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嬉闹三国在线阅读 - 第180节

第180节

    曹冲乖巧地排在桓阶身后,饶有兴致地听着大臣们挨个奏事。

    一开始都是枯燥乏味的政务,曹冲听得打哈欠,抬头觑向曹操,便见曹操也皱着眉头,似有不耐烦。他正要感慨一下皇帝不好当,曹操那边仿佛察觉了他的视线,目光赚到了他身上。

    父子俩的视线猝不及防地撞到一起。

    曹冲:“…………”

    总有种上课跑神被老师逮个正着的心虚感觉。

    老曹那位置、那高度,不比老师的讲台适合找学生茬多了?

    曹冲当即正襟危坐,收回乱打量的目光,耐下性子听众人讨论政务。

    到后面倒是有点真正需要讨论的事,说是今冬苦寒,朝廷要不要拨粮赈灾,具体怎么拨、怎么下发,样样都是问题,需要朝臣们来回扯皮。

    曹操听得有点不耐烦了,见曹冲看起来也快要打哈欠,便点名说道:“仓舒,你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曹冲冷不丁被曹操一喊,瞌睡虫全跑了。他举目四望,只见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很庆幸自己没趁机肝游戏去。

    曹冲想了想刚才的议题,娓娓说出自己的想法:“开仓救济是肯定要的,但不能因为仓廪之中粮食丰足就直接放粮,这样只会助长百姓的惰性。”

    曹冲想到文官的尿性,不引经据典是说服不了他们的,当即给他们讲起了晏婴组织荒年百姓修路寝之台的故事。

    所谓的路寝,就是君王处理政务的地方。

    当年齐景公想在路寝旁边修筑个高台,晏婴本来是反对的,后来闹了饥荒,朝廷不愿开仓救济,晏婴就征集百姓修路寝之台,台要修得老高,路要修得老长,工期足足拖了三年,既把路寝之台修得高大漂亮,又帮助无数百姓度过了荒年!

    晏婴当时的做法虽是被逼无奈,却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思路。

    反正都是要给粮的,何不行这以工代赈之法,把手头因为缺人手而没能进行的基建计划分配下去!

    曹冲虽是毫无准备,对自己管着的事却是了然于心,张嘴就跟他们说哪里的路需要修、哪里的河需要挖、哪里的行宫需要建。

    朝廷钱多吗?

    多乎哉,不多也!

    人手,那也是大大地缺!

    不信把人拨给他,来多少他用多少,永远都嫌不够!

    众人听得脸都木了。

    这小子人不大,心是真的不小,二话不说就把人往自己手头搂。

    那可不是编户在册的工匠,真当灾民是那么好调度的?

    只不过他们本来觉得久经战乱的江山已经缝补得差不多了,再过个几年说不准可以吹盛世了,结果听曹冲这么一说,竟感觉还有那么多事没做!

    众臣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先修哪里的路?先挖哪里地河?驿站马不够怎么办?草原空荡荡是不是适合圈下来养马?以工代赈具体要怎么个个代法?

    至于行宫什么的,往后挪一挪。可不能惯着老曹,让好好一励精图治的开国皇帝开始耽于享乐!

    曹操看着百官开始新的扯皮,不由瞪了曹冲一眼。

    这小子,开口就能给人找事!

    曹冲一脸无辜,这可不是他的锅,谁叫老曹点他名来着。

    对于一个从小听着什么“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第十三个五年计划”长大的人来说,只要有人想要,他就能拿出新的计划来,并且至少足够支撑好几十年!

    要还想再更长远一些,计划个几百年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工业基础至少需要几十上百年来打。

    一场大朝会开下来,每个人都吵得心力交瘁,只有曹冲还是一派悠闲,溜溜达达地要回自家衙门喝茶去。

    可惜没走出几步,就被曹操派人薅了回去,继续与荀他们开小会。

    对于以工代赈之事,荀他们也是认同的,所以准备让曹冲拟出个章程来。

    这不是巧了吗?

    他这个将作大匠管的就是各种营造事宜,他提出来的,由他落实最适合,等他多实践几次,回头即便是个才能平平的人上来也可以照章办事。

    荀这个当岳父的,还用心险恶地给曹冲戴高帽:“此事若办好了,功在千秋啊!”

    曹冲咋舌。

    怎地这高帽扔出去一圈,到头来竟扣到了自己头上?

    面对一群年纪个个都比自己大一两轮的老狐狸,曹冲发现自己弱小可怜又无助,简直毫无还手之力!

    曹冲回到家,与荀意痛斥了一番曹操与荀他们狼狈为奸的事。他说完又拉着荀意的手说道:“灾民之中老弱妇孺都有,有些事可能你去出面更适合,不如到时你与我一起办事去!”

    荀意自是不会拒绝。

    赈灾之事不能耽搁,曹冲收拾收拾,便领着人去忙活以工代赈之事。

    眼看曹冲又被曹操委以重任,曹植心里有些焦虑。

    魏讽看出曹植的心情,不由怂恿给曹植开个后门。

    他也想印个新刊与《大魏周刊》打擂台,只要新刊在读书人之中有了足够的影响力,那就是他们手上的一把刀!

    要是有这么一把刀在手,许多事做起来就方便多了。

    魏讽又表示,要这把刀也不是想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只是曹丕他们都有实权在手,他们手里也总得有点什么不是吗?

    要不然再这样下去,许多人怕是要改换门庭,只知曹丕、曹冲,而不知道还有曹植了!

    没看到曹冲从世家大族里头薅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吗?现在曹冲招揽实习生,都不需要通过曹植这个哥哥牵桥搭线了,自然而然就有人愿意跟着他干!

    这就是手头有实权的好处啊!

    曹植听了魏讽的话面色也不好看,他这个位置看似清贵,实则干的都是天怒人怨的事。

    至少部分文人们现在老恨他了,觉得是他审核卡得太严,挡住了他们的上升之路!

    要不是审核没过,他们就是下一个庞统了!

    曹植觉得自己冤枉之余,又隐隐觉得魏讽他们说得对,曹冲推举他到这个位置来根本就是不安好心。

    何况当哥哥的竟要弟弟推举才能拿到实职,本来就让人难受得紧!

    曹植给了魏讽许多便利,又资助魏讽不少钱财,让魏讽去张罗新刊之事。

    曹冲从受灾的地方风尘仆仆归来,看到的不止是最新一期的《大魏周刊》,还有一份由魏讽当主编的《雅集》。

    这么快就有新刊出现,倒是出乎曹冲意料。

    不过他记得这个魏讽与他四哥走得挺近,不知道他四哥审核上会不会放松!

    曹冲打开《雅集》看了起来,不得不说,魏讽眼光还真不错,选稿也很有一手,整份《雅集》读起来妙趣横生。

    如果他是读书人的话,应当会很喜欢这本新刊,毕竟《大魏周刊》上的内容太多太杂,不一定全都对读书人的口味!

    曹冲倒不在意魏讽与曹植眉来眼去的事,还与荀意讨论了一番,才拿起《大魏周刊》看了起来。

    徐干坐镇《大魏周刊》,质量还是稳的。曹冲看到一半发现这期又有“望舒先生”的文章,顿时精神一振,仔仔细细地读了起来。

    越是细读,曹冲越觉有些莫名的熟悉感,等看到文章之中以长安为例讲起种种举措,他更是越看越不对劲。

    这个人,肯定跟着他一起去了长安!

    曹冲把身边的人数了一圈,从周瑜数到顾雍,都觉得不是,“望舒先生”的风格与他们都不一样。可是与他同去长安、又能写出这种文章的人,还能是谁呢?

    曹冲的目光不其然地落在正捧着《雅集》细读的荀意身上。

    荀意察觉他的视线,抬眸与他对望。

    曹冲冷不丁地扑到荀意身上,牢牢将她抵在暖炕上,还伸手挠上她的痒痒肉,佯作凶恶地严刑逼供:“你就是‘望舒先生’对不对?”

    荀意骤然被曹冲这么一袭击,手上的《雅集》都掉了,忙躲避起曹冲的魔爪来。

    小夫妻俩闹腾了一会,荀意被他闹得没办法,只得连连告饶,老实承认“望舒先生”确实是她披的马甲。

    都成夫妻了,她也没准备一直瞒着,总不能每次写点什么都跟做贼似的避开曹冲。

    这不是在文章里透了点底,好叫曹冲能靠文章内容认出来吗?

    曹冲逼问出答案,顺势就躺到了荀意身边,侧过身、转过脸,边数着荀意长长的眼睫边一个劲地感慨:“我上辈子是做了多少好事,才能娶到这么聪明又这么好看的媳妇!”

    许是刚才闹腾得厉害,荀意脸颊微微泛红。她被曹冲这么一看,脸上就更热了。

    她也侧过身,与曹冲直直地对望。

    两人的眼睛都乌黑又明亮,可以清晰地从对方眼里看到自己。

    彼此的呼吸也近在咫尺,仿佛随时能交缠在一起。

    曹冲凑近亲了亲荀意的唇,又亲了亲,再亲了亲。

    总感觉甜滋滋的。

    第187章 【朝朝暮暮】

    曹冲本来就知道自己媳妇聪明,自从扒了荀意的马甲,就更加肆无忌惮地给荀意分活干了。

    都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夫妻双双来干活,岂不是事半功倍!

    曹冲这么光明正大地偷懒,荀意也不恼,每日与曹冲一起忙忙碌碌,一点都不觉得累。

    不知不觉过了年,朝廷也迎来好些天的休沐日,可以让朝臣放松几天。

    曹冲也不去跑动,每天舒舒服服在家里睡大觉,还冠冕堂皇地对亲朋好友们说“我们平时往来得够勤了,过年就不去凑这个热闹去了”。

    等睡到日上三竿,赶上外头天气放晴,就与荀意一同去湖心亭晒太阳。雪还没化,天气就暖和了不少,赶上冬日的好阳光,那更是舒服得不得了。

    曹冲和荀意感慨:“这才舒服啊,每天都可以这样就好了!”

    荀意道:“就怕你闲了半个月,自己就憋不住了。”自己的丈夫自己知道,别看曹冲爱玩爱闹,本质上也是闲不下来的性格,平时就算是想偷闲,那也是先把正事安排完了再优哉游哉地喝茶,从来没耽误过手头的事。

    曹冲信誓旦旦:“才不会,我就想舒舒服服躺着。”

    曹冲话刚落音,就被曹操派人来喊了进宫。

    他觉得挺莫名,收拾收拾进宫去,一下子见到了阔别多时的郭嘉!

    “奉孝先生,你可算是回来了。”曹冲高兴地跑到郭嘉身边坐下,“刚回的吗?凉州那边情况如何?那什么张鲁韩遂都收拾完啦?”

    郭嘉见曹冲跑进来就是连珠炮似的发问,有些无奈地看向曹操,意思是“你不管管你儿子”。

    曹操当没看见。他连郭嘉都没怎么管过,管什么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