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在线阅读 - 第163章 不好,我们被识破了

第163章 不好,我们被识破了

    刘备和李素暗中观察了半天地形、商定好破关计策之后,就悄咪咪继续原路返回。

    又跋涉一百五十多里山路,回到陈仓道与祁山道的岔路口河池县。一路坎坷,李素这种文官走了两天,中间还在山里夜宿一宿,条件极为艰苦。

    幸亏二月份的秦岭山区还没有蚊虫,这要是搁夏天,李素这种两世都没入川过的人,还不得被酷暑和潮湿蚊虫瘴气弄得求生不得。

    就这样,李素也已经开始浑身稍微起疹子、冒螨虫瘢,估摸着入川后没个几个月静养适应水土,是不可能完全恢复元气了。

    螨虫这玩意儿就是这样的,每个地方都有,不管是你习惯了北方的螨虫后来南方,还是习惯了南方的螨虫后去北方,异地的气候水土都很能折腾人。

    只有体质很好的人才能毫无不良反应。刘备带来的大军,前几天也稍微有些不适应,但渐渐就好起来。

    李素相信,这支被刘备带着走南闯北的部队,以后估计是全国对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适应性最强的了,毕竟从华夏的东北角打到了西南角,什么环境都经历过了,换个别的部队绝对没那么丰富的履历。

    磨刀不误砍柴工。回到河池县后,李素精选士卒、让赵云观察挑出最适应秦岭水土、状态最佳的一千名士兵以备行动。

    赵云原本想一千名士兵都从幽州精骑中选,但后来跟李素商量了一下,觉得此去阻击追兵时,不一定有机会沿着山谷冲杀,说不定还要兼顾山坡复杂地形的战斗。

    所以最终只用了五百名幽州精骑,另外五百人则把关羽嫡系最精锐的丹阳兵斧盾营借来了。丹阳兵都出身山越勇士,也对南方山区的山地战很熟悉,相信入蜀之后也能有不错表现——反正东南丘陵山区跟西南蜀山,山地战道理是相通的。

    不过,这五百名丹阳斧盾营也都配了马,可以骑行赶路。所有的马匹也重新筛选,不追求平原上那种临阵冲刺的实力,转而考核马匹的驮力和耐力,因此稍微矮小一些也没关系。

    除了主战兵器以外,这一千士兵中有五百人背负了弓弩,以及一壶箭矢,另外五百人则没有拿远程武器,腾出负重来多背两壶箭。

    因为李素知道接下来的诱敌战,是要在没有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坚持好几天的,弓带得多了箭射完也就成了摆设,不如少拿弓多拿箭确保续战能力——

    就好比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不管奇谋本身靠不靠谱,但至少“如果真从子午谷出击,要分出一半兵负粮确保后勤”的执行思路是对的。而李素无非是把负粮变成了负箭,他的部队作战时间短,粮食倒不一定会缺。

    当然口粮的轻便化也很重要,刘备吩咐炊营烹制好高热量密度的干粮食物,都是干饼肉脯咸菜,以求尽量减轻部队负重。

    同时还筹措了一些平时大军作战时舍不得用的白矾(天然明矾)、磁石和刚搜集的榆树皮,以便给随军净化水源。

    吃肉干和火烧需要大量喝水才能平衡饮食。

    一切准备停当,二月初十这天,李素终于带着一千人南下了。再拖下去也准备不了什么了,反而会增加暴露刘备军位置的风险,还是当机立断启程。

    刘备和关羽亲自送李素到西汉水河畔作别,他们的大军还得原地屯驻,不能流露出丝毫要南下的迹象。

    一切行为模式都得演得像是“与于夫罗一起绕后袭击韩遂军的天水郡”的姿态,其中演技细节也无需再赘述,无非是在河池大营这儿尽量增兵减灶,而下辨、沓中那边的于夫罗驻地则增灶,把一切能演的统统演起来。

    刘备送别时跟李素最后关照确认道:

    “贤弟一路小心,算你们明日深夜越过阳平关正面、后日白天让张卫发现,第三日张卫的主力全部往南追击。

    而我这边也会在第三天拂晓跟云长率领主力急行军,中途歇息半夜,第四日午前抵达阳平关下、断张卫回关后路。”

    大军哪怕是急行军,正常状态肯定也是跑不了每天一百五十里的。但刘备和关羽到时候可以不带粮草辎重,先只带随身口粮断路,断完之后后军再徐徐押粮道阳平关前供应攻城部队。

    “兄放心吧,这个时间表不会出错的。”李素满口答应。

    ……

    李素一行一天昼出夜伏、一天昼伏夜出,交替而行,安然度过了阳平关。

    启程后第二天的下午,算算路程不但已经过了正牌的阳平关,连后世堵截金牛道的阳安关都已经过了,即将进入马鸣阁道,行进队伍的右侧也再次看到了西汉水的河流,李素这才吩咐在附近找个乡村歇息一下。

    他已经离开阳平关至少四十多里地了,似乎张卫还不知道他已经偷越。

    所以,这时候必须演技逼真地主动确保“走漏消息”,否则一切就白演了。

    众所周知,后世的阳安关是诸葛亮时期才完全修好的,如今这里只是一个比较险要的山口,并无城防建筑。

    但因为阳平关门前的金牛道,到了此处才跟西汉水重新交汇,所以作为一个交通要点,这里还是有一处小集镇的。

    李素也不想滥杀无辜百姓,就暗中观察,准备找一个米贼信徒比较多的村子来屠一屠做局。

    大军进入秦岭也有些日子了,情报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所以李素知道米贼信徒的表现形式:

    据说张鲁的米贼,要入会就要先缴纳五斗白米,然后就许诺贼徒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用鬼神吓人让他们不敢欺诈。

    另外各地会设置“祭酒”,在商路要道设置“义舍”,样子跟朝廷的驿站差不多,甚至有的就是拿汉朝原先盖的驿站改的,凡是有过路行人可以凭自己食量适可而止地取用食物。如果敢多拿多吃贪婪,就会被鬼神惩罚。

    犯了错据说可以宽恕两次,第三次还欺诈就斩首,前两次被发现后,则是责罚修筑道路百步赎罪。

    李素没有深入研究张鲁的理论,但凭借他后世见多了那么多庞氏骗局的眼光,他也大致看得出来张鲁的资金链之所以不会断裂,完全是因为他的鬼神吓人对于愚民暂时有效,每个人缴了五斗米的入会费后,实际上贪占吃的不到五斗米,那他张鲁就有结余,就能有威信。

    这种东西要对付也很简单,就跟破获其他传销组织一样诱导出挤兑,那张鲁的信用立刻就破产了。

    不过凭良心说,张鲁这套“每个人在本地交粮,但是可以凭借良心在外地免费吃饭”的做法,结合蜀地当时的环境也是有一定好处的。因为蜀道艰难,运输损耗很大,如果跟其他地方一样每个人行路的干粮都自己背,那损耗就很大了。

    张鲁弄一套信用体系,等于是“异地存款”,你在老家交五斗米给外地来的游客行路吃,你到外地再吃当地人存在当地的米,就不用运输浪费了。

    只是这个东西没有一套中央信用背书的存折制度,完全指望鬼神,肯定是长久不了的。第一代信徒或许靠神棍的威望和灵验能暂时压住,将来肯定是要糜烂的,最终还是要靠法治和完善的金融存取信用体系。

    李素通过斥候暗中观察回报,发现再往前的村子,“义舍”就不太找得到了,而眼前这个村子还有“义舍”,就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张鲁实际控制区与刘焉实际控制区的边缘了,而目前这个村子显然还是“米贼”的信徒。

    李素就悄悄吩咐赵云:“就拿这些米贼下手,假装我们不知道他们是米贼、自以为走出了米贼的控制区,把他们当成朝廷的顺民,亮出我们的身份要求征粮。”

    赵云心细,知道该怎么演了,就一副**的嚣张样,走到“义舍”门口,踢院门而入,里面立刻冲出来一个祭酒,赵云也假装不知道他是祭酒,而把他认作朝廷的乡老。

    “使中郎将持节到此!我等好不容易越过米贼地界巡抚益州,快快为我们提供行粮!”

    李素的戏份做得很足,到了这一刻,他摆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姿态,让人吧使中郎将的旌节都亮了出来,甚至亮了刘备暂借给他的黄钺。

    他甚至还允许士卒嚣张跋扈地说明自己的使命:“咱家中郎是去查问刘焉究竟有没有跋扈逾越的!如果查明有跋扈逾越,陛下就召刘焉入京为少傅!”

    谁都知道汉灵帝如今身体不好,但还没死,所以给幼主找辅导的师臣应该是少傅而非太傅。

    召刘焉为少傅,名义上是升官,所以也不用刘焉真有反情,只要看起来有一丁点嫌疑,就能这样明升暗降弄走,跟曹爽对付司马懿一样。这么说得有鼻子有眼,还亮出黄钺暗示“刘焉要是敢不去京城当少傅,那就要以抗旨不遵之罪,黄钺伺候”了。

    那当地的米贼小祭酒见状,直接就吓呆了:这次怎么会有汉使抵达到如此深入之处的?这都快马鸣阁道了呀,往常不都是在阳平关外直接杀了的么?

    “怎么办?先稳住他们,找人想办法给张将军通风报信,让张将军带兵来追杀才好,张将军可是下过严令,凡是走漏汉使不报的,那是重罪,要告鬼神杀全村的。”

    那祭酒冷汗都下来了,还偏偏只能先稳住赵云:“将军少罪,这驿馆内的米粮你们尽管拿去,若要肉食我再去准备。”

    可惜,便在此时,赵云身边一个机灵的小校按照吩咐的台词,演技颇佳的惊呼:“嗯?等等!将军小心。你看这驿站的布置,怎得与河池县的不同、取粮连账目都没有?

    不好!听说米贼‘义舍’从不记账,全仗鬼神恫吓让人不敢欺心多拿,这不会还是米贼的村子、只是房子用了朝廷驿站的旧物吧!”

    赵云这才假装恍然状:“不好!这里还是米贼的地盘!我们还没走出米贼控制的村镇呢!围住此馆鸡犬不留!杀完后取了粮食快走!”

    他们装作此刻才意识到这里是张鲁辖区,纷纷抽出刀剑,如狼似虎把义舍里的米贼神职人员全部诛杀灭口。

    赵云还是仁慈,没有杀害全部无辜村民,只是杀了神职人员以及他们的服务员。

    但实际上,赵云动手之前就看准了,后墙边有一个刚刚被祭酒派去报信、已经翻墙而出的少年。赵云故意没看见他,放了这个活口回去报信。

    李素一行劫了这个义舍里的全部补给品,补充了一下部队损耗,就立刻又往南赶路了。

    不过这次他们倒是不急着跑太远,而是一路跑一路观察地形,准备明天被追上时,能假装因为“来不及逃走,找个易守难攻的地方结寨防守”,这样才好勾引更多的追兵嘛。

    ……

    半天之后,也就是当天傍晚时分,那个祭酒身边报信的少年,才气喘吁吁跑回阳平关,一番折腾被守关大将张卫接见了。

    “张将军!不……不好了!这次的汉使学聪明了,不知如何昨夜绕过了阳平关前的路,悄悄都摸到西关驿了!幸亏那汉使身边的护卫认错了,把我们的义舍认成了朝廷的驿站,问我们征粮,这才暴露身份,不然可就一路赶到白水关去了。

    我们村里都极力阻止、报信了,我亲眼见到祭酒被那汉将杀了,求将军饶我们全村性命啊,我们全村都是尽了力的,一发现汉使就来回报了,一口气都没敢歇!”

    “什么?我说昨夜关上值夜的小校怎得回报说关前似有整队人马响动,竟是汉使被杀了两次学乖了。不好,要是真让使者到了白水关,刘使君震怒,大哥这汉中太守怕也没有利用价值当不长了……”

    张卫又惊又怒地拍案而起,来回踱了几步,恨恨吩咐:“来人呐!立刻准备点兵,先把军中全部骑卒集结起来,立刻往南去追!只求快马兼程咬住敌军!对了,那股使团有多少人?”

    他已经说到调兵的事儿了,才想起还没问敌军规模,连忙又拎起那个报信少年的衣领拷问。

    “总有几百人吧,说不定近千人,我不敢细看。”

    张卫眼珠子一转,心中暗忖:“汉使护卫定然比我们的士卒精锐,关内马匹不过两千余,怕是追上了也不一定能全部剿杀。只能指望他们先缠住敌人、利用熟悉地形绕道堵路迟滞。然后步军大队抄小路翻山跟上。”

    于是他就吩咐骑马的今夜先追缠住,步兵翻山不好走夜路,再歇息半夜,明日四更天出关追赶。

    临了他也不忘吩咐:“把昨夜关墙上值夜的小校都好好拷问一遍,凡是提醒我关外有马队通过的赏,凡是误认为是商旅经过而不报的,全部绑了!战后若果走脱了汉使,把那几个疏忽职守的小校全部斩首示众!”

    执掌军法的军法官犯难提醒道:“将……将军,按照师君教令,凡犯罪者可原宥两次,三犯方斩,他们只是疏忽之罪……”

    张卫劈头盖脸一块虎符砸过去:“你懂个屁!此一时彼一时也!他们今日之疏忽,可是有可能威胁到大哥的太守之位,还指望三犯而斩?再敢求情者同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