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快穿之叫妈妈在线阅读 - 第375页

第375页

    李苏摸着李元的头笑了,好,那阿奶就指望元儿了。rdquo;

    李宇心里有些不大乐意了,娘要指望也是指望他啊,指望孙子算怎么回事。

    这时候的李苏只是随口一说,压根没将李元的话当真,所以等到她六十大寿的时候,李宇李元父子将那个玻璃杯当做寿礼拿了出来,李苏当时差点没呕死了。

    幸好最后她得知,李宇父子找回这个玻璃杯没有花费一分钱,是皇帝陛下偶然得知李宇父子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寻找一个玻璃杯,恰好那个玻璃杯因缘际会到了陛下手里。陛下招来李宇父子一问,得知情由,感念李宇父子俩的一片孝心,将那个玻璃杯赏给了李宇父子。

    李苏的心这才好受了些,只要不是花钱买的就行了。随便皇帝陛下是想施恩还是什么来着。那都不要紧。

    这些都是后话了。要是李苏早知道的话,估计这会子就会打消李元的念头。笑话,什么传家宝,类似这样的传家宝她空间里还有一箱子呢,不敢拿出来,怕吓死他们。

    凌二得知李家要买宅子,虽然有些惋惜,若李家搬走了,两家怕是也会疏远了。可他还是尽心尽力的帮忙打听了。

    没几天就找了好几处比较合适的宅子。李苏和李宇亲自去看过了,李宇倾向于一个二进宅子,大约五百两左右。李苏觉得一步到位更好,选了一个三进宅子,价格比李宇看的贵了三百两。

    之后,签了契约,去衙门过了户,顺利拿到了房契。

    当天,李宇在自己的账本上,又记下了一笔,宅子,八百两。

    挑了个黄道吉日,李苏一家子搬了进去。李苏依旧住在正房,李如搬进了正房旁边的耳房,李宇瑛娘和两个孩子搬进了西厢,李元住进了西厢的耳房。

    还特意收拾了一间屋子,做书房,专供几个孩子读书上课用的。李宇都想好了,自己外出游学期间,让李元充当临时小先生,他会将每日所学的内容提前写下来。到时候,李元按照他写的来教就行了。

    凌二一家见李家并没有和他们疏远,也放心了不少。

    左奎一家也有了住处。李苏又请了两个乳母帮忙照顾孩子,还买了几个下人。地方大了,总不能让瑛娘自己去打扫吧。

    至于书童,李苏想了想,还得找个可靠的人,她问凌二家里可有什么合适的人推荐。

    凌二有些意外,他没想到李苏会这么信任他,卖宅子的事问他,书童的事也问他。凌二心里隐隐有些骄傲。

    凌二仔细想了想,他家这边,倒是有几个堂兄弟,可惜和他一样大字不识一个,书童书童,肯定是要识字啊。他岳家的小舅子,倒是上过一年私塾,认识几个字,人和岳父一样,老实的很。

    可出了方氏的事,也不知道婶子还信不信任他岳家。

    婶子,是这样的,我几个堂兄弟,倒是挺不错的,老实肯干,只是不识字。安娘她兄弟,性子和我老丈人一样,老实的很,小时候家境还不错,上过一年私塾,认识几个字。如今跟着我老丈人在地里干活,有的是力气。rdquo;凌二想了想,说道。

    李苏想了想,这样,你先把人带来我瞧瞧,也得让阿宇瞧瞧,如果合适,就是他了。rdquo;

    凌二干脆的应了一声,马上回家去和媳妇商量。

    安娘听到这消息也是喜出望外,早前听说李家要找书童的时候,她就想到了自家兄弟,别的不说,她弟弟读过书,识字。可因为先前表姐的事,她没好意思开口。谁知道婶子竟半点不介意。

    凌二的爹娘听说后也是高兴的,一个劲的催着凌二和安娘赶紧回去和亲家商量。

    凌二的爹和几个哥哥不同母,平时关系也不是很亲近,这样的好事,他们宁愿便宜亲家,也不想便宜了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投出了霸王票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柠哥儿 1枚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凉什么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_^

    第198章 读书人家的老太太 十二

    安娘回去这么一说, 她爹娘当然高兴坏了, 就连她兄弟,也很高兴。只是她娘还有些担心, 怕李家因为之前的事给儿子小鞋穿。这老儿子是她连生了四个女儿才得来的宝贝疙瘩, 是杨家的宝。小时候, 公公还在, 家境还不错, 儿子还上过私塾呢。

    安娘得知老娘的担忧之后,瞪了她娘一眼, 娘, 你想什么呢,你以为李家和咱们家一样, 李家那可是读书人家,书香门第, 婶子最是通情达理的人了, 她若真在意, 就不会和我们二郎商量了。再说呢,行不行的也不一定, 还得人看了满意才成呢。娘,你快点,给安树换身干净衣裳, 李家那边还等着呢。rdquo;

    杨老爹忙推了媳妇一把,让她赶紧给儿子拿身干净衣服来。

    杨安树忙去打了井水,随便冲了个澡, 换上身干净衣服,跟着二姐和二姐夫去了。

    李苏看到杨安树,上下一打量,先满意的点点头。李宇知道他上过私塾,问了他几句。得知他这些年虽在家种地,可私塾学过的东西却一直记着。便让他背了几句。杨安树有些紧张,想了想,才开始背起了三字经,一直背到文中子,及老庄rdquo;,后面的因为没学,所以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