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页
书迷正在阅读:东宫禁脔(H 调教)、又是母慈子孝的一天呢、总裁O是小猫咪[女A男O]、养崽APP逼我当学神、如意春、我给战神当药引、本着良心活下去[综]、我和女主长得像、小娇包、我的白莲人设不能掉[穿书]
“你能这样想,是你们姑娘的福气,也是你们老两口子的福气。你也知道你们姑娘嘴上不让人,可心是最软的。谁对她略好些,她必还十个好回去。将来她了亏待不了你们。就算是你们担心她将来无依,何妨从现在起就把接手的人好生教导着。”迎春已经开始慢慢理起将来黛玉的日子该如何过法。 谁说女人就一定得嫁人?现代社会越是精英的剩女越多,可不就是因为配得上她们的男人太少?以黛玉的品貌学识,还有家产,在这个时代也该算是个精英了吧?她看不上那些男子,自有她的道理。 是的,迎春知道林老管家拿出的那个帐本,其实算得上坑了贾家一道——能让林老管家进京守着老宅的,除了林如海还能有哪个?他即是如那几世一样安排了林老管家进京,也一定对林家的财产留了后手,贾琏当日里处置的,估计又是人家愿意拿出来试探荣国府的东西。 荣国府既然经不起考验,那人家就把完整的帐本拿出来。反正当时贾琏在处置财产的时候,也是偷来的锣鼓不敢往声大了敲,加之时日隔得远,哪儿能记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处置了那么多东西? 至于迎春为何不提醒一下荣国府?她当日不是一样提点了王熙凤?可并不耽误忠顺亲王从贾琏院子里抄出利子钱的契据来。所以不是事到临头,以那家子人记吃不记打的性子,谁提醒他们,就是眼红,就是嫉妒,就是想从中分一杯羹! 何况除了几个姐妹无辜外,那府里有谁值得她感念呢?就算是他们进了狱神庙里,迎春送吃食过去,也不过是为了自己肚子里的孩子,落个好名声罢了。等听说孙绍祖接手之后,迎春已经撒手不管了好不。 等到迎春的孩子过了百日,早是春暖花开时节。孙绍祖去京营中当差,每半个月才回府一次,不得不把自己府里的一切统统交到了迎春手上——不交也没办法,迎春已经将住儿提成了外院的管家,吴娘子的丈夫被放到西北庄子里做庄头去了。 现在整个孙府里迎春一家独大不说,手里还有一个嫡出的长子,对孙绍祖更是若有若无起来。那孙绍祖也想与她亲近,她却将那些沉封在院子里的通房们都解放了出来,让她们只要老爷回来,就努力奉承,等谁有了身孕,就提起来做另一位姨娘。 至于说到另一位,还是因为她已经提了绣笼做姨娘,不为别的,只为在荣国府出事之前,她已经让孙绍祖出面,向贾赦将司棋的父母与绣笼的父母都要了过来。有了张才一家在手,不怕绣笼不听她的话。 现在又有这么香甜的一个诱饵撒下去,那些通房们见了孙绍祖就的打了鸡血一样,两眼都快冒绿光了,哪儿还给他空子来骚扰迎春? 此时在狱神庙里传出了贾母去了有消息,迎春不得不亲往那里走一趟。贾赦、贾政几人尚未有定论,王夫人、王熙凤也已经关进了大理寺,余下的人中除了探春还有些章法,别人只知道围着贾母的尸体干嚎。 迎春见不是事儿,让住儿使了钱,要将贾母移出狱神庙。当今想处置的人,顺着荣国府这个突破口已经处置得七七八八,也就无意为难一个老人,又要顾了自己宽厚仁善的名声,自是同意了迎春的请求。 孙家毕竟只是贾母的孙女家,最后直接一口薄棺抬进了馒头庵。又有孙、李两位大人求情,当今竟然把李纨、探春的罪过都免了,好让她们给贾母守灵,让她身后不至于过凄凉。迎春也深怕请神容易送神难,只把这些人直接安置在馒头庵中。 迎春再使人用银子开路,又有御史奏明,那宁国府的惜春,虽然是府内嫡出,可也是荣国府教养大的,合该一起为贾母守灵。圣人也一并允了,让朝臣们很是拍了一回马屁。 李纨见到了希望,还想着让迎春再想办法将贾兰救出,也算是保下了贾家一脉。可是这一世贾兰一直与贾宝玉一起,随了男丁们一起关在大理寺,并非在狱神庙诸人可比,迎春只好告诉李纨自己无能为力。 李纨有心再求,想想自己与迎春之间没有那个情份。想着借嫂子的身份给迎春几句话听,出出心中闷气,又发现自己没可指摘迎春处不说,日后怕是还得仰仗着迎春,才能救出贾兰。 原来自己孜孜以求的自保,竟如此不堪一击——自己没行得春风,凭什么要让别人下秋雨?李纨有些踉跄地起身离开孙家。迎春终是不忍占了上风,还是让司棋告诉她,兰哥必是无碍的,在大理寺之事只当是个磨练就是。 李纨只以为这是宽慰之语,并不很信。直等到贾赦与贾珍、贾蓉被判秋后问斩,贾政、贾琏俱判了流放,贾宝玉、贾环、贾琮、贾兰开释,三代内不得科举入仕之时,才信了迎春之语。 男丁即各有了结果,女眷里除邢夫人被开释外,王夫人与王熙凤二人俱判了绞刑。至于府里的奴仆们,自是落了个当街以卖的下场。 刑夫人在李纨等人被赦出,只自己一人留在狱神庙时就已经又气又怕,等听说王夫人竟然要被绞死,更不知自己该幸灾乐祸还是庆幸,隐隐若有呆意。来到狱神庙里,也不过是依着探春等人的样子行事而已。 贾政等人将行之时,迎春并未去送行,只让住儿收拾了些铺盖与碎银子给他们,算是替原主尽些心意罢了。倒是贾赦等人行刑之时,贾姓族人竟然又无人肯给收尸,还是住儿张罗才一并送进馒头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