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祭天的白月光复活了在线阅读 - 第22页

第22页

    放弃与疲惫感抵抗的瞬刻,长宁便随着倦意,缓缓沉入了睡梦。

    ……

    “不要!”

    伴随着嘶哑低喃,长宁骤然惊醒。

    睁眼坐起,入目是一片昏暗。

    她微喘着,仍未从方才那种窒息般的感觉中脱出。

    下意识地,她抬手在面上抚过,触手却是一片水泽。

    这……是什么?

    长宁有些茫然,顺着水迹抚去,指尖最终落在了眼眶处。

    而那里,却是一片湿润。

    她这是……被魇住了?

    长宁看着水泽莹润的指尖,眸中闪过困惑。

    却如何也想不起来是梦到了什么,以及为何会满面水痕。

    可这一次她听到了自己的梦话。

    不要。

    不要什么?为什么不要?

    长宁想不明白,便只当是受了白日江知夏的影响。

    而她此时胸口闷得厉害,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继续躺下去。

    若此时是在崖下,她大抵会想找几只魔物,在剑与血中释放压抑情绪。

    可这里并没有可供她寻衅的魔物,只是空落落、没有活气的屋子。

    长宁拿了剑,推门出了屋。

    出院门的前一瞬,她意识微动,察觉到门边某处死角存有细微灵力波动,仔细一看,发觉是道监视的符咒。

    若是院里有人离开,这符咒便会传递消息给主人。

    见此,长宁眸色微暗,抬手一抹,便消去了那符咒,气息亦随之低沉得可怕。

    这些人监视她,是想要做什么呢?

    果然,是她对恶念的感知减退了么……

    长宁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又恰好胸中一腔郁气,便循着那符咒上的气息,一路找了过去。

    气息最终汇聚在正院,院门落了锁,院墙颇高。

    长宁在直接闯入和翻墙进入中纠结一瞬,最终选择了第二种。

    她身姿轻盈,只消足尖轻点,衣袂飘扬,便越过院墙,下至了院内。

    也不知这宗门是如何想的,竟连个结界也未布置,院墙竟就是普通的院墙。

    难道是什么刻意引诱她入的陷阱?

    长宁蹙着眉,戒备之时,却听到了屋内传来的交谈声。

    “如今只有我二人在,你今天带回来那姑娘有什么神通,总可以说了吧?”

    此时响起的是道微微苍老的男声。

    长宁记得,这似乎是明合宗的什么长老,姓李,白日会见时待她很客气。

    接下来响起的是江知夏的声音,清脆宛转,带着少女的娇俏。

    “……她好像不受那瘴雾影响。”

    “这样特殊的体质,在进入瘴源后定然是会有大作用的,所以咱们一定要把她留下来……”

    长宁突然心头升起一股躁郁。

    原来,和崖下相比,崖上的这些人只是多披了一层伪善的皮罢了。

    都不可信……

    片刻沉寂后,李长老声音染上薄怒:“胡闹!”

    “你明明也知道,受瘴雾影响小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那人情感淡漠,不通人情,甚至……”

    李长老没再说下去,声音低沉了些,“封印瘴源是极紧要的大事,容不得差错偏乱,如今各方势力心思未明,本就是鱼龙混杂,怎好再带这样一个人进入瘴源?”

    一瞬间,长宁握紧了剑柄,胸中躁郁愈盛,几乎要压抑不住乍起的剑气。

    瘴源她是一定要去的。

    谁若拦她……她便杀谁。

    而此时,江知夏略带焦急的争辩声响起:“不是这样的……”

    “她和那些人不一样,她是个好人。”

    窗边隐约可见小姑娘在灯烛辉映下的侧面剪影。

    一时间,剑刃微颤,发出细小的嗡鸣声,长宁握剑的动作一滞,随后,胸中郁气仿若被什么压下。

    她眸中阴沉被困惑取代,有些茫然地看着窗口处。

    “阿宁姐姐想要进入瘴源,是想要封印瘴源,她才不是什么冷漠无情的人!”

    “我能感觉到的,她虽然看着冷淡,可真的真的是个很好的人。”

    江知夏争辩声渐高,笃定中带着满满信任,长宁低头,怔怔地看着苍白的指尖。

    很好的人,是在说她吗……

    11. 【11】 我有一点高兴。

    月光朦胧,小院的藤蔓在夜色下也显得有些暗淡。

    长宁抱着剑,安静地坐在门槛前,抬头望着昏暗的天幕。

    耳畔却回响着小姑娘那句笃定的话语——

    “……她是个好人。”

    长宁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将长剑抱得更紧了些。

    “阿辞。”她声音很轻,“我不想杀她了。”

    周遭寂静无声,长剑颤了颤,表示在听。

    长宁慢吞吞的,继续道,“也不讨厌她了。”

    冷白月光落在剑面上,铮亮中显露出半张苍白面容,半晌沉寂后,长宁闭着眼,声音有点哑:

    “阿辞,她说我是个好人。”

    她停顿了一下,才轻声道,“我有一点高兴。”

    -

    明合宗的人并没有发现长宁的夜行,又或者说,是假装没有发现。

    至少,并没有任何人上门质问此事。

    翌日傍晚,江知夏来了小院看望长宁。

    稍加寒暄后,便气鼓鼓地同长宁抱怨起了今日的新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