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货郎 第385节
“我家是确定要来开分坊了,我家小儿子跟小儿媳过来,你觉得如何。” “兴华府那边潜力应该不怎么大吧?那边穷得厉害,人口是不是也很少?” 这些问题基本都说在了关键地方。 不愧是老作坊老板们,在这也没闲着,一直在打听消息。 纪彬也不反感他们这种做法,毕竟是赚钱投资的事,谁都要谨慎的,就算是他,那也是先去兴华府看了看情况,这才有了打算。 其中说的一点,村里人给梁二帮忙,收费好像很少。 这是没错的。 首先邑伊县毕竟是县城,跟春安城比不了,物价人工都比不了。 纪滦村更不用说。 在村里请一个村里人做工,跟在城里请人做工,这价格能一样吗? 首先这成本就降下来了。 成本低了利润就高,这都不用多想。 然后问东西那么多能不能卖完,兴华府是不是没那么有钱。 消费能力代表了物件消耗的多少,人数也代表了其中的潜力。 这些问题都没错。 但纪彬却反问道:“现在永义十四年,十五年,乃至十六年的时候,你们对邑伊县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现在已经是永义十八年,两三年前,三四年前。 他们对邑伊县的看法? 所有人心里都冒出一个字。 穷。 穷乡僻壤,没有潜力。 也有人问道:“但邑伊县不同,这里有你。” “而且发现了漫山遍野酸果的妙用。” “再有棉花也让你们这富裕起来。” “只是棉花吗?”纪彬又问,“之前的山货皮货,这没有改变大家的生活吗?” “不提这些。兴华府有的,却是邑伊县都眼馋的。”纪彬继续道,“邑伊县是能种棉花,兴华府却不行。” “但那里有码头,出港口往北行,就是无仙城,就是江浙乃至鲁地甚至到辽东,这一路都是水路,沿途还有码头补给。” “往西行既是海洋深处,还能到古佛国,那里的香料木材,前朝皇室都喜爱的。” “只是如今水路发展较慢,或者说是兴华府发展较慢。他们有码头有港口,邑伊县的棉花一比,那都是薄利了。” 听着纪彬分析,众人只觉得兴华府是不是马上要腾飞了啊! 听着就让人激动! 纪彬道:“以前我不敢确定,因为不知道那边的码头质量怎么样,深浅如何,官府如何。” “可现在能确定,只要那里不出什么幺蛾子,那兴华府的发展,不出五年,必然超过宿勤郡。” 超过宿勤郡?! 他们宿勤郡可以种棉花啊! 怎么可能! 他们无仙城也是有小码头的,春安城还有著名的兰阿巷子。 哪个会差? 但这话是纪彬说的,总是让人不得不信。 纪彬见大家沉思,又道:“所以兴华府的财富,不是你我几人能赚够的,这样是我想让大家来开分坊的原因。” 纪彬的一番话下,在座的十几位老板已经觉得兴华府遍地黄金等着他们去拿了! 不少人都准备开始算银子,算算在哪租铺子合适了! 别说了,现在就开! 他们一定会把分坊开起来的! 纪彬看着他们,最后道:“我建议分成两批,若是所用的原材料是其他地方,要靠水路运过来的,分坊甚至可以建在兴华府。” “若是材料依靠咱们宿勤郡里面,则在邑伊县这边建分坊更为合适。” “但不要一窝蜂地过去,更不要肆意抬价,到时候市场乱了,吃亏的还是我们。” 众人不停点头,有些人甚至想把纪彬的话都给记下来。 再想送走这些老板们,天都快黑了。 只好留下吃顿饭,然后住到家里的西院。 他家客房还真的没怎么闲过。 相信这些话,很快就会传到兰阿巷子所有老板耳朵里,至于怎么选择,纪彬已经给出来。 纪彬早在从兴华府出发的时候就想好了。 这些老板们想开分坊,其实不如直接开在兴华府,当然也要因地制宜。 像那些依靠本土材料的,自然开在本地,例如邓杉他们的陶罐,所用的土就是后山的,他们也搬不了家。 好在现在路不错,运起来也没那么难。 但像有些材料是用宿勤郡柳家的,这柳家又是走水路运到无仙城,再从无仙城运到春安城。 如此一来,分坊开在兴华府,岂不是直接运到兴华府就好。 不过柳家那边的船会多跑一段路。 纪彬已经准备好收到柳家主的信了,肯定会调侃这件事。 但作坊们产量增加,对他们这种卖原材料的来说,那是赚钱的买卖,基本不会拒绝。 说起来两人书信来往过几次,倒是从未见过,说不定这次还真的有机会。 这柳家就是收纪彬家刺绣如意楼的老板。 而且他家还做着春安城原材料买卖,更有宿勤郡大半布料生意。 说起布料,纪彬抽空又对引娘说了几句,到时候找找荆姐,看看有没有葛布之类的粗制布料,若是能抓紧生产,又或者介绍个作坊,兴华府那边非常需要,这也算个大买卖。 等这些事说完,引娘笑:“我发现了,你这次回来,还是为兴华府在忙。” 别人可能感受不到,但引娘已经看清了。 从分坊的建设,到物品的买卖,纪大哥就是给兴华府拉买卖啊。 那边的基础建设正在进行,现在再把做买卖开作坊卖布料的介绍过去。 基础建设是保证大家以后的日子,介绍做买卖的过去,更是长远打算。 那边现在百姓很少,百姓手里的钱跟物件都不多。 只有商品流进去,人员往那边走走,一切都会好起来,一切都会繁华起来。 纪彬听到引娘这么说,再喝口茶,笑眯眯道:“还是娘子懂我。” 他心心念念的兰阿巷子分坊,自然要发挥大作用啊。 现在眼看事情要成,自然要成得快些。 相信这次分坊大搬迁,不管是邑伊县还是兴华府,都会受益很多。 兰阿巷子真是谭清留下的财富,他们这群老板有见识有技术,到哪都是极好的。 如今他们在本地生意饱和,又在纪彬怂恿下走向其他地方,相信不用很长时间,兴华府那边也能买到物美价廉的物件。 这也是基础建设的一部分。 纪彬跟引娘又聊几句,再把自己之前买的荒地图给拉出来。 纪彬引娘一共买过三次地,第一次是一千二百亩的沙土地跟山地。 第二次只有四百亩的良田。 第三次则是五百亩良田加两千亩的沙土地跟山地。 第一次,第二次的地都已经加以利用,纪宅,作坊,棉花小麦,冬油菜,都是在这些上面。 唯独第三次的地还在空着,那差不多是一千亩的沙土地,一千亩山地,山地暂时不管,开发这种荒山不怎么容易。 重点是沙土地,这块地再往西一段距离,就到引娘的娘家堰河村。 不管是堰河村还是纪彬这边,都是有水源的。 可唯独这块地没有什么水源,土地还荒芜。 所以空在这有段时间了,很多人也不知道纪彬买来做什么。 纪彬对引娘道:“这些空地很快就会派上用场。” “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想来租我们家的地了。” 一千亩的地全都租出去,想想就开心。 等作坊群在这附近建好,他这还是纪滦村吗,他这分明就是经济中心! 第126章 作坊的选址很有讲究,不能离县中心太近,太近的话地方比较贵,成本不划算。 而且中心多是酒肆茶馆食铺之类的比较划算。 但是也不能太远,至少路是要通畅的,否则不好运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