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
屋里没了外人,秋芜将从东宫带回来的那叠习字交给元烨。 “太子已看过殿下的字,留了批语。” 元烨闻言,立刻翻开自己临的字,待见上头仍旧只寥寥的“尚可”二字,不禁一阵泄气。 “想来是我练得不够刻苦,仍不能入太子哥哥的眼。” 秋芜看得有些脸热,更不敢让他知晓,太子其实连看也没看,都是她仿着字迹留的批语。 她将元穆安赏的文房四宝奉上,柔声劝慰:“殿下别灰心,太子殿下还赐了殿下一套文房四宝,要殿下莫松懈,勤以治学,精益求精。” 屋外,日头西斜,恰好一束带着浅橘与浅金的光线从窗棂之间照进来,蒙在她的脸颊、眼眸上,宛若秋波荡漾。 元烨看着她温柔的面目,心中失落稍散,接过木盒,捧在手里看了又看,却并没如她预料的一般重新高兴起来。 秋芜仔细观察他的神情,想了想,问:“殿下可是还想着皇后娘娘方才的话?” 元烨被“婢女之子”这四个字刺得脸色惨白的样子仿佛还在眼前。 在这座四方城中,贵人们提起婢女,提起下人,总是带着轻蔑与俯视的,就连下人们自己,也往往自轻自贱,甘居人下。 放眼全国,这样森严的等级,似乎无处不在。高门世家轻视寒门庶族,寒门庶族又奚落平头良民,平头良民再嘲讽贱籍门户。 幼年时,秋芜不曾有深刻的体会,待入了宫,回想起当初在黔州时见过的人和事,才慢慢明白过来。 元烨低着头,拨弄两下盒中的笔,又合上盖搁到一旁,闷闷点头:“秋姐姐,我有些想母亲了。母亲在的时候,父皇虽对咱们冷淡,可从来没人会、会这样说我,若母亲听见,也许会伤心……” 十几岁的少年,轮廓介于俊朗的成年男子与幼小的稚嫩孩童之间,说起母亲时,又平添一分伤感与脆弱,惹得人怜惜不已。 秋芜不由也想起了容才人。 那是宫中少有的好人。 大约因为也是婢女出身,容才人对寻常宫女、太监都十分和善。 秋芜年幼入宫,未被分派具体活计,每日在掖庭做些杂事,偶尔帮年长些的宫女往各宫送些浆洗过的衣物。 别的宫中,贵人主子们从不会多看她一眼,唯有容才人,每次都笑着同她说话,遇雨雪天,还会给她吃一盏热茶,暖了身子再让她走。 后来,她染上风寒,久病不愈。 掖庭的掌事姑姑给她请过一次尚药局的小药童后,见她迟迟不好,便打算将她送出宫外,自生自灭。 是容才人见她多日没去,让人到掖庭问了一句,得知她病了,便替她请尚药局的侍御医看诊,这才将她从鬼门关上拉回来。 痊愈后,她到容才人面前跪着磕头,感谢救命之恩。 容才人看了她半晌,摸摸她因久病而剥落的脸颊,问:“我将你从掖庭调出来,留在我身边,替我照顾九郎,你可愿意?” 秋芜知道,服侍九皇子比在掖庭干杂活好千倍万倍,当即受宠若惊,却不敢立刻应下,只能忐忑地回:“才人好意,奴婢万分感激,难以言表。只是,奴婢出身卑贱,乃罪人之后,恐怕没这样的福分伺候才人与九皇子。” 容才人有些惊讶地看了她一会儿,问清她的出身后,便笑了:“你还不知道吧?当初,我也不过是元后身边的一个婢女。你对我坦诚,这一点便足了,明日,便到我这儿来吧。” 从那日以后,秋芜便成了毓芳殿的宫女,专门替容才人照顾九皇子。 容才人不但待她温和宽容,闲来无事,还会教她读书。 她幼时在家中也跟父亲学过读书写字,到容才人身边,更是勤学苦练。 容才人说,自己本也目不识丁,却一直想要读书识字。后来做了才人,才终于有机会跟着宫中的女官们学一学,如今见她这般好学,很是欣慰。 那年,秋芜不过十岁,心里满满都是对容才人的感激。 数年后,容才人过世,她跪在才人的床前,指天发誓,定会照顾好九皇子。 当初种种,犹在眼前。秋芜忽然感到一阵愧疚,连鼻尖也跟着发酸。 “奴婢没能护好殿下,有愧于才人当初的嘱托。” 她说这话时,嗓音里带着压抑万分的哽咽。 元烨一听,立刻摇头:“不,秋芜姐姐,你将我护得很好!那时,要不是、要不是你带着我到东宫向太子哥哥叩头,我恐怕要慌得不成样子了。皇后厌恶我,若没有太子哥哥,我现在还不知会怎样。” 那时,宫变才过去几日,宫中便有传闻,元穆安杀了两个兄长不够,为了稳固地位,还要将剩下的几个弟弟一一除掉。 宫中人心惶惶,毓芳殿里更是愁云惨淡。 像是为了印证这些流言一般,接下来不过十日,元穆安又以雷霆手腕将四皇子和五皇子废为庶人,连同他们的母妃和背后的家族,也大受打击。 是秋芜说服元烨前往东宫,向元穆安叩头,委婉地表达兄弟之间的亲近之意。 随后的日子里,元穆安没再对其他兄弟动手,对他也一日好似一日,他这才慢慢放下心来。 只是,他不知道,秋芜为了试探元穆安对他到底有没有除去之心,甚至将自己主动送到了元穆安的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