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页
第116章 初心 “此后,我想与你一起,为保护大…… “戴罪立功?”严儒理忽地从人群中走出来, “太师此言差矣。” 诸人都看过来。 严儒理心头发紧,但还是强作镇定道,“平津侯与南夷勾结一事尚未定罪, 不知太师是凭何断定此事确凿?” 他转头问刑部尚书,“大人可曾提审平津侯?” 刑部尚书不欲往自己身上揽事儿,摇头称没有。 严儒理微微笑了笑,“那莫非是大理寺审的?” 大理寺卿与柏砚熟识,自然不可能顺着允仲的意思, 他站出来自若开口,“严大人说笑了,此案事关重大, 加之证据不足,大理寺不敢妄断。” 他一副全然不偏向的模样,允仲皱眉,柏砚却是暗自松下一口气。 比起底下的大臣们无端揣测, 大理寺卿的这句话无疑是告诉众人,萧九秦有没有与南夷人勾结尚未定罪,若是谁都想来掺和一脚, 怕才是惹了一身骚。 “平津侯战功赫赫, 更别说满门英烈, 他与南夷人勾结,此事本身就是个笑话!” 众人正窃窃私语之际, 宗室中一位王爷出来开口。 方才还老神在在的皇帝闻言才有了些反应,底下这位王爷是先帝亲弟,一母同胞,昔年与前平津侯相交甚近,如今出来替萧九秦说话也并不稀奇。 只是这位王爷自五年前那场骚乱以后便极少露面了, 而且一贯不问俗事,今天来上朝已然让不少人诧异了。 “皇叔所言有理。”皇帝即便再反感,这会儿也不得不给他一个面子。 “既无证据,仅凭几句话便不能妄下结论,事到如今,北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即便临近各府派人也难以抵御,遂不如将平津侯早些放出来,也好整顿兵马北上,尽早解救百姓于水火。” 又是一人站出来,这一次是武将,他一开口,便有更多人出言。 “章将军说得对,北狄蛮夷凶残狠辣,若不尽早决定好带兵人选,倒是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是啊,百姓何辜!” “贵溪知府慌忙逃窜,留下百姓艰难求生,望陛下能够赏罚严明……” “……” 一众大臣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个个开始谏言,龙座上,皇帝垂眸看着柏砚,居然开口,“柏卿以为如何?” 这是他今日第二次特地提到柏砚,柏砚却像是早有准备,他不卑不亢,“无论是赏是罚,都不及大梁的疆土完整和百姓安危重要。” 他懂得皇帝的软肋,“自先朝起,大梁疆土一扩再扩,时至前朝,已然荡平鞑虏,除却北狄南夷,皆为大梁属臣……” “先帝基业至今,因为诸位将军而未失半寸,臣胸无大志,又为怯懦之人,但是即便是这样,臣亦知保卫疆土之重要。” “与其说是保卫大梁疆土不被侵/犯,不如说我大梁国威不容亵渎!” “北狄蛮夷卷土重来,臣等不该因为旁的事而内讧,当此紧急关头,驱逐蛮夷才是要务。” 一席话说得众人沉默,皇帝也似是想到了什么,良久没有开口。 柏砚不是没有私心,他想救萧九秦。 但是今早在宫外,他遇见了一群孩子,看着他们稚嫩的笑颜,忽然就生出一股愧疚和自我厌弃。 当权者凭什么要拿百姓的安危为自己谋私利呢? 他站在街角,看着人来人往,有担着筐子卖鱼的,有摆摊卖杂物的,甚至经过的樵夫,角落打着盹的小乞丐…… 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了繁华的郢都,也让柏砚生出切实的踏实感。 他忽然想起多年前与萧九秦的那一次交谈。 那时,柏砚和萧九秦年纪尚小。 二人跟着平津侯去军营见识见识,路上却遭遇一场暴雨,逼得他们躲在一处小草亭中。 “这雨下得也太突然了!”萧九秦拧了一把袍摆,水滴到地上,形成一个小洼。 柏砚有萧九秦护着,除了头发被打湿之外,其他的都算还好,他扒拉了下萧九秦的衣服,任劳任怨地帮萧九秦生了火。 二人捡了两个趁手的树枝,一边烤衣服,一边说话,平津侯也坐在旁边着,时不时开口给二人补充两句。 说到未来他们的去处,萧九秦和柏砚明显来了兴趣。不过柏砚倒是看起来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他就是要做官,而萧九秦确实有些犹豫,他既想和父亲一样去军营,但是又想做些其他的事情。 不说平津侯,就连柏砚也有些好奇,他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何会纠结这个?” 说到底其实他们二人未来要做的事情一早就很明显了,柏砚知道萧九秦喜欢军营,而且有太多的人说他是天生当将军的料。 但是现在萧九秦居然出现了别的想法,柏砚表示很惊奇。 “从前我并不怀疑我未来要入军营从军,但是自从看过了各地那些穷苦百姓以及北狄南夷的种种骚扰等,我忽然觉得仅仅只是将他们打服是不够的,而且还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再也没有卷土重来的胆量。” 萧九秦说了许多,柏砚才终于明白他是什么意思,说到底萧九秦就是想选择一个最为有力且效率最高的法子,只为去帮助百姓。 他想带兵打仗,也想做一个能够提出有利于百姓民生措施的能臣,虽然本质上来说,这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