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页
前几天林则惜等人找夫子告假,为的什么事,丁宝林略有耳闻。 他生来受先生教诲,其中就有一点,因做个忠义之人。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跟他一般,心中有大义,故而对这件事格外赞许,对几人也印象颇好。 “你刚来乙班,都读了些什么书?”丁宝林温声问。 乔明渊做了个揖:“夫子们教的都读了,另有一些别的书,只学生学的时日不长,还不能完全领会。” “好。”丁宝林颔首:“既然都读了一些,就讲讲何为君子之道吧!” “《论语》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不忧不惧,反躬自省,无所愧疚,当然没有什么可忧可惧的。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学生认为,君子之道,应在其中。”乔明渊略一细想,很快就作答。 一旁的王夫子听罢,当即点了点头,乔明渊说得极好,若是他答,话是能说一大篇的,但未必有乔明渊说得简洁明了。 果然,丁宝林也很满意:“你才来乙班不足三月,已有这样的进展,是个可造之材。” 不过,别的他也没再多说。 乔明渊之后,就到了沈秋池。沈秋池在学馆中读书已有两年多,做学问也刻苦,丁宝林问的问题难,让他论述赋税之道。 好在沈秋池胸中有文墨,十分井井有条,连其他学生都忍不住鼓掌。 之后,便到了董路。 董路有些紧张,但也有惊无险的度过了这次堂考。 一众人全部应试完毕,就全都眼巴巴的看着丁宝林,等着他挑选自己的弟子。 然而,丁宝林只是道:“大家都学得不错,有自己的心得,比死读书更让人欣慰得多。不过,人虽有愚笨与聪慧之说,却也有笨鸟先飞之语,希望大家更努力。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年后初春,县里就要开始举行县试,所以,这个月底的季考,能进甲班的学生都有资格参加,你们要争取!” “先生,你不选弟子了吗?”也有人壮着胆子问。 丁宝林笑道:“我的弟子,就在这次季考里择优而选。” “喔……” 满堂唏嘘,不免诸多失望,不再细表。 不过,一番堂考之后,倒显得出学生们的长短弱处来,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大家发愤图强的心果真比从前更甚,学堂里一片朗朗读书声,丁宝林和其他先生们瞧见了,不免都露出欣慰之色。 林则惜当天没来学馆,到了夜幕降临时,学堂里散了,乔明渊赶忙和沈秋池等去往林家。 林则惜听闻顾清明不愿意帮忙,不免十分失望,如今之计,便只能等徐家安排好一切,匆匆将林瑶嫁了!想到长姐的婚事如此仓促委屈,林则惜黯然神伤,眼圈数次红润,终究是忍了回去。他强撑着笑脸招呼好小伙伴们,等所有人走了,才崩溃的咬着袖子低声啜泣。 这一切无人瞧见。 正如同暗夜中的清水湾,顾清明提着小竹灯深一脚浅一脚的往一个小村子里走去。 顾清明来到一座农家小院前,长三声短三声的敲过门后,一个小童打开了门,见是他,小童诧异的问:“先生怎么这时候来了?” “有些事,老师睡了吗?”他问。 小童摇摇头:“老爷在看书呢。” 他便径直走了进去,放下竹灯跪坐在蒲团上:“老师,学生有件事想听听老师的意见。” 第131章 国舅爷 这农家小院虽说不大,但格外干净整洁,这间侧屋乍一看没什么稀奇的,挑开门帘,却仿佛进了一个新天地,离间书桌等物品应有尽有,几个大大的柜子上全是书籍。书桌上点着桐油灯,一个头发半白的老人手捧书坐在灯下读着,闻言放下书:“你说。” 此人正是当朝国舅爷,太师卫轻轩。 “学生遇到了一个人。”顾清明恭恭敬敬的说:“谈家二公子谈益要强娶一个林家女,他希望我们能帮忙。学生虽说拒绝了帮忙的事情,却见那人神色不卑不亢,说出的话有勇有谋,还有几分混迹官场的天赋,学生以为,此人是一个可造之材,天资聪颖,又有胆色。可惜胆子太大,若没有人正确的引导,恐走了歪路,心中十分可惜。” “所以……”卫轻轩挑眉:“你是想将他收为弟子,贴身教导?” “不不不,学生才能不足,”顾清明连连摆手,脸上带着笑道:“学生觉得,此人若能成器,将来或许能帮老师整肃朝纲,因此,学生是来举荐他做老师的关门弟子的。” 卫轻轩闻言,原本漫不经心的坐姿忽而一变:“我已不收弟子多年了!” “此人当真特别!”顾清明赶忙道:“老师可否先见一见?” “能有多特别?”卫轻轩冷哼一声:“会比我那贵为皇帝的外甥特别,还是比皇帝聪明?我连皇帝都懒得收,还会收他……对了,他什么来头?哪个世家贵族的子弟?” “非世家子,乃乡野一村夫。”顾清明道:“今年才十七岁,如今在镇上的学馆念书。” “不是世家子,焉能管这世家的事?”卫轻轩猛地一挑眉,抚掌大笑:“有点意思,当真有点意思。你说说看,他都怎么个特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