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
乔巧珍有些惋惜:“还有白的呢,这颜色也没法用。” 乔云想拿起布片看了看:“没事儿,这些都挺厚实的,先放着,以后可以当辅料。” 两个人饭也没顾得上吃,将八个大编织袋的原料都拾掇出来,分门别类放好。 乔巧珍想了想,很严肃地说:“云想,以后就不用你动手了,你看这两天,为了咱俩的生计你基本上没看书。妈什么都会做,以后你想出新的款,把我教会就行。做头花我来,跑市场我去,你什么都不用想,就好好学习。我听楼上郭老师说,没有知识就没有未来,你可不能为了挣钱把正事儿耽误了。” 乔云想点点头,其实妈一直这样,亏什么都不会亏她的学业。上辈子是她太不争气了,这回也当个学霸让妈妈高兴高兴。 “妈,我都听你的。这几天我好好复习,等放假了,咱们就开发新品种。” “行!”乔巧珍突然想起个事儿,“过两天你上学把自行车骑上,别总麻烦人家肖颖。” 乔云想思忖一番,道:“自行车我不骑了,你来回跑市场,骑车子方便。还有十几天就放假,我还是先蹭肖颖的吧。妈妈,你抽空帮我买点儿平纹的棉麻布,也就是那种细帆布,我给肖颖做点儿东西。” 乔巧珍满口答应,当一切收拾妥当,春丰电视台《民生》节目开始了。 第8章 这孩子真敢说 春丰人民的夜晚是幸福的…… 春丰人民的夜晚是幸福的,看完新闻联播,再看十五分钟春丰新闻,就会连放五集港台电视剧,把邻市的大兄弟们羡慕得不行。 这个年代可没有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也要几年之后才会出现,电视剧五集连播既省力又讨喜。春丰市民甚至可以写信、打电话点播,只要申请的人数够多,你想看83版《射雕》都没问题。 不过在每个周末,春丰电视台在播电视剧前会播出老牌栏目——《民生》。 这是市民们每周必看的节目,内容无外乎几种:家长里短、市政建设、先进人物和生活变化。哪儿多了个市场,几路车要改道,哪家馆子比较受欢迎,谁家抱错了孩子……反正都是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儿。 市民们爱看《民生》还有个缘由——春丰市太小了,时不时就能在镜头里发现认识的人,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看到自己入镜,惹得全家哈哈笑上一会儿。 而九一年的端午节,刚好是周日。 《民生》的开场曲一响,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坐在电视机前,镜头扫过架子上一排排红色荷包,又对准门楣的艾蒿。短短五分钟里,有老人包粽子,有艺术团和人民群众联欢,还有热闹的街景。 老百姓都瞪大眼睛在镜头里找自己呢,咦,怎么没了? 此时,春丰市艺术团团长、著名歌唱家莫愁也在看电视,端午内容戛然而止,让她皱了皱眉,转过头问自己丈夫:“你们台怎么回事?节目内容被砍了?” “那倒没有,”方副台长耐心地给媳妇解释:“栏目组打电话请示过了,加了些别的内容。” “哦,”莫愁不太高兴:“镜头里我才唱了一句,没看够,是吧儿子?” 方寸在一旁点了点头,确定在电视上看不到老妈了,打算回房间做题。 就在这时,主持人杜晓敏面带微笑地出现在屏幕上,恭祝大家节日快乐。接着,她的神情变得严肃,说道:“这是个传统的、有历史渊源的日子,大家都感受到了节日气氛。然而在我们的城市,有人却在为住所发愁,为生计发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跟着镜头去看一看。” 屏幕上画面切换,出现了乔云想的家,同时画外音响起:“乔家母女俩住在平安小区,住所只有五十平米,住了十多年。可是就在最近几天,她们遇到了麻烦。” 镜头里出现了小姑娘乔云想,大大方方地看着镜头。画外是杜晓敏的声音:“有人要赶走你们母女是吗?” “是的,不叫我们住下去了。” 方寸已经离开沙发,脚步突然顿住,猛地回过头,怎么是她? 电视机里问答还在继续:“谁要赶你们走呢?” “是我爸爸。” “他不跟你们住在一起吗?” 乔云想沉默,然后慢慢地说:“他跟我妈离婚十年了。” 杜晓敏叹息一声:“原来是这样。那么,他有什么权力赶你们走呢?” “他是卫生用品厂的技术员,这个房子是他们单位的公房。这不是有房改福利嘛,他想交了钱收走房子。” “是对方单位的公房,又离了婚,为什么是你跟你母亲一直住着?” 乔云想眼圈红了,“原本这房子不给我们住的,是我奶奶说对不起我妈,也对不起我,还说这房子如果不让我们娘俩住,哪怕那个女的怀着孕,她也别想领结婚证。要不是我奶奶,我跟我妈早就无家可归了。” 这信息量也太大了,莫愁心里堵得不行,“十年前离的婚,这孩子那时候才五六岁吧,她爸在外面找了个小的,还怀上了!什么事儿啊这叫!这男的得多不要脸!什么玩意儿!要不是孩子奶奶拎得清,这娘俩可怎么办!” 她正义愤填膺呢,突然发现身边多了个人,奇道:“儿子,你不去看书了?” 方寸盯着屏幕,“房改属于时事题,我得了解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