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感叹完自己钱就这么去了一半,安宁又紧着安排人开始开荒地。 来帮忙开荒地都是村里人,因为大冬天的,安宁给他们开一天五个铜板,外加两个馒头。这可把齐安村窝在家里猫冬的村民乐坏了,就是给地主家做短工,那是吃自己家的一天才有五个铜板。 于是村长一把消息放出去,几乎每家有劳动力的都找上门了。 人多力量大,五天的功夫,安宁家的三十亩地都开好了。 三十亩的坡地,按照安宁的要求,以梯田的形式一层层下来。下面一半到时候引水进去成水田,上面一半是旱地,至于种植什么,他还要好好想想。 开垦完荒地,又紧接着要进行育肥。 古代没有化肥,只能用农家肥。可是要收集三十亩地的肥料,是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好在开荒地的时候砍下来的枯草都留着,安宁让人铺在田里,然后一把火烧成灰。经过雨水浇灌,来春就是最好的肥料。 这一章写的渣漠好痛苦……找资料都看晕了…… 第55章 隆冬 站在自家门口,放眼望去是一排排整齐的梯田,安宁想到这些是属于自己的土地,心中就感到非常踏实。 他现在终于能够理解在都市工作的人为什么心心念念都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因为对于外来者的他们来说,没有房子就没有安全感,总觉得自己飘在半空中,随时都有可能被大风吹走。 感慨完,安宁紧了紧衣领,转身回屋里去了。 解决了心头最大的一桩事,安宁总算是松了口气。接下去能安安心心的窝在家里猫冬了。 白天,安宁就躲在主屋的炕上,盖着暖烘烘的被子看看书,和沈冰岚聊聊天。 屋里烧着暖烘烘的火炉,火炕下面烧一把柴火可以热乎很久。到了吃饭时间,饭菜都从前院端到主屋来。把炕上的被子叠起来放一边,矮桌子放下来,一家子围着热乎乎的吃饭。 闲暇时间教巧儿识字,或者拿个小本子好好计划一下那三十亩地的开发具体事宜。 就这么掰着指头数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终于迎来了腊月。 而在家窝了小半个月的安宁觉得自己身上快长霉了。 这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安宁被巧儿拉出来,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 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倒也没有安宁以为的那么冷。看到身边的福伯坐在矮凳上削竹条编篮筐,安宁低头看着自己靠在摇椅上,腿上盖着厚毛毯。冷汗就这么下来了。 和福伯相比,他更像一个老人。 当福伯削完竹条,已经开始编篮筐的时候。安宁终于想通,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颓废下去。 寒冬还有一两个月呢,总是要找点事情做吧?可是做什么呢? 正想着,就看到沈冰岚夹着一本书从外面回来。看到他伸在袖子外红彤彤的手掌,安宁不由皱了皱眉:“舅舅,你的手套呢?” 因为他的话,沈冰岚一顿,还没开口,外面就传来一个小孩子的叫声:“先生!” 瘦瘦小小的孩子穿着单薄的薄棉衣,气喘吁吁的跑进院子,手上抓着的正是沈冰岚的棉手套:“先生,您的东西忘记了。” 沈冰岚连忙接过去,然后对小孩道了声谢,腼腆的孩子微红着脸转身就跑走了。 安宁看着不好意思摸着鼻子的沈冰岚又是好气又是无奈。 安宁和沈冰岚都是属于那种到了冬天手脚就会没有温度的人。进入冬天后,安宁就让谭氏剪一些棉布给家里每人做了一双手套。 只是除了安宁,其他人都要做事情。带着手套诸多不方便,经常脱下放着一会儿就忘记了。沈冰岚也是用不大习惯,不是忘记带出门,就是落在私塾里了。 见安宁脸有些沉,沈冰岚连忙解释:“私塾里有火炉,一点都不冷……所以就忘记了……” 当初修葺私塾的时候,安宁特地在屋里砌了一个小火炉。家里有小孩在上学堂的,每家抱一些柴火堆在私塾里,早上烧一把柴火就可以上一节课。 可即使这样,手还是冷啊。 安宁皱着眉,起身拉沈冰岚:“赶紧到厨房的火炉上烤烤。” 在起身走过编篮筐的福伯时,安宁忽然灵感一闪,想到了一样东西。 第56章 暖手炉(上) 安宁想到的是以前小的时候看到老家的奶奶用过的暖手炉。 记忆中,那个还没有足球大的暖手炉外面是一个用竹条编的圆形小篮筐,小竹篮里面套着一个陶制的小盆。用的时候先在盆里铺上厚厚的草木灰,然后将灶子里烧的木柴剩下的木炭夹进去,最后再盖上一层草木灰。 这样一个小火炉成本低,放一次炭能用一两个小时,小的时候安宁经常拿奶奶的暖手炉玩,烤烤手,暖暖脚,热乎乎的很舒服。 安宁是个想到就会去做的人,拉着沈冰岚进厨房暖手后,他就在碗橱里翻出一个已经没有在用的陶碗。 看着大小差不多,他便拎着陶碗到院子里找福伯。 用小树枝在地上画着暖手炉外面的大致形状,然后拿着手里的陶碗解释了好半天,福伯还是有些迷糊。 想了想,福伯接过陶碗:“老奴试试看。” 于是安宁搬过小板凳坐在福伯身边看着他编,虽然他自己不会,但是他小时候没少玩,对暖手炉很熟悉。看到不对的地方,可以指出来。 只是虽然印象挺深,但毕竟安宁是没有自己动手试过的,因此费了不少功夫。 两人捣鼓了一天,可算终于把暖手炉做出来了。吃晚饭的时候,安宁迫不及待的铲着灶子里的烧的通红的木炭做实验。 满怀期待的装好草木灰和木炭,安宁挨个给大伙儿试了试。 别说,大家都觉得很稀奇。 只是安宁高兴的太早了,还没多久,他就听见暖手炉里“咔嚓”一声,里面的陶碗裂成碎片,草木灰和木炭都撒了出来。 好在当时是放在桌上,并没有人因此受伤。 安宁看着连忙收拾桌子的谭氏,很沮丧,果然想法和现实总是有区别的……难道他记错了?里面其实不是陶盆而是铁盆? 谭氏见他沉思的模样,犹豫了一下,开口道:“少爷,我是妇道人家不懂那么多……我想起家里以前冬天烧火盆,用的就是陶盆。所以我想,是不是那个碗太薄了?” 安宁因她的话猛然清醒,是呀,家里炖汤炖肉用的就是陶罐。所以不是陶制的受不了热裂开,而是他拿的那个碗可能太脆弱了。 福伯也说道:“邻村就有一家烧陶的,明儿一早老奴去买几个回来,我们再试试?” 安宁闻言笑道:“好,那明天我和你一起去!” 第二天,安宁难得起的比往常都早。 福伯早已套好了马车,安宁随便吃了点就上了马车到邻村去了。 说是邻村还真的挺近,驾着马车二十分钟就远远看到隐隐约约的小村落。 这个叫下河村的村子口有一条小河缓缓流过,村子比齐安村小,只有三十几户人家。福伯所说的烧陶的那户人家姓陈,就住在村头。 第57章 暖手炉(下) 一进那家院子就看到满地晒的泥坯。 安宁看到当家的有些惊讶,是个很年轻的小伙,长得瘦瘦高高,一脸腼腆。听了安宁的来意,他领着两人进了一间屋子。 安宁就看到一屋子已经烧制好的各种陶制品。有安宁比较熟悉的陶碗、陶罐、陶盆,还有一些他看不出什么用途的。一个个垒在一起放在架子上,堆满了整间屋子,看过去还挺壮观的。 年轻人从架子上拿出一个陶盆:“小少爷,这个陶盆就可以放在炉火上,农家人会用它煮菜。” 农户家穷,很少用油。菜都是直接烧水放进去煮熟,然后放点盐巴。因此不一定要铁锅,只要能煮菜就好,于是有的人家里就选择用陶盆直接架在简易的灶子上烧菜。 安宁见那个直径至少有三十公分的陶盆连忙摇头,太大了。 “陈老板,我想要小一些的。大概您那个碗那么大,最好轻一些,但是又不能一烧就破了。” 年轻人听了他的要求有些为难:“这里是没有符合要求的,立马给您做也要三天之后才能拿。” “这个没有关系,我要这么大的,然后口比它深一些。你先给我制作二十个,若可行,到时候再找你定做。” 前一晚安宁就想过了。 照沈冰岚所说的,这里也有暖手炉,不过都是铜制的。要知道铜是铸造铜钱的材料,在古代是很昂贵的。 因此暖手炉那都是有钱人才用的起的,一般百姓家里都是烧盆炭火取取暖。 那如果自己这个廉价的暖手炉实验成功,拿到镇上或者县城去卖,肯定销路不错。 听说安宁想要做暖手炉卖,全家都表示赞同。 这东西成本低,一个标价个几文钱,普通人家里也买得起。沈冰岚略思考了一下也说道:“我们也可以寄一些在齐叔的店里,相信会有人买的。” 沈冰岚所说的齐叔是村长齐大根的大哥,年轻那会儿跟着商队走南闯北倒腾了一些钱,回来之后就在县城开了一个小杂货铺。 因他性格豪爽,很讲信义,村里人经常会把自家的一些东西放在他店里寄卖。 安宁他们好几次上县城买东西,经常把马车或者货物寄放在他店里。一来二往也就熟识了,安宁对那个热情的老人也很有好感。 决定要做暖手炉卖之后,福伯和安宁去了一趟后山砍了几根竹子回来,先削好竹条,陶盆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了。 三天之后,安宁这天起床就看到福伯提着一叠小陶盆坐在院子里开始编篮子。 “少爷,这个已经烧了很久了呢,没破!”巧儿看到他,立马将手上把玩了许久的暖手炉递上来献宝。 安宁看着福伯脚边已经编好的两个成品,顿时汗颜……他明明已经比平时早起了啊! 福伯乐呵呵的笑道:“少爷你看看是不是这样?” 安宁接过去,拎在手上不重,把手放在上面可以感受到传上来的热度。唯一的缺点就是靠篮子口太近了的话会太烫。 其他的安宁暂时也没发现哪里有问题的,于是便让家里每人拿一个用一天,然后第二天再汇报有什么缺点。 而大家用过之后,都说挺好用的。当然也有些小缺点,不过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于是安宁决定找小河村的陈老板再定了一批陶盆,一共编了五十个暖手炉拿去卖。 第58章 第一次做买卖 第一次做买卖,安宁仿佛又回到前世刚出学校出来面试找工作的时候,紧张、期待,前一晚还失眠了。 一大早,顶着一对小黑眼圈,安宁、巧儿和福伯一道坐着马车赶往泸水县。 听从福伯的建议,一行人赶着马车来到县城的早市。 因为泸水县不大,整个县城只有一个集市,在城东一块宽敞的小广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