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真不想做太子在线阅读 - 第921章 赐田(上)

第921章 赐田(上)

    盟书签署之后,盟约既成。

    本次盟约因广南兴兵开始,以大雍大胜而终,最终盟约的内容则是从根本上完全有利于大雍。

    后来李恪所有种种措施,也都多依赖此次盟约。

    再加上本次盟约的缔结是在元水之滨,故而后世称之为“元水之盟”。

    不出意料的,盟约的内容公布之后,广南各地一片哗然。

    原本阮大富就有“大雍太子门下恶犬”的污名,如今这个名字已经不是污名,而是被广南全国百姓公认的事实了。

    私下里,广南百姓也从不称呼阮大富为大王,而是简称之为“那条恶狗”。

    终其一生,阮大富都没能摆脱到这个代称,甚至在后世,那些不甘心的广南余孽都一直咬牙切齿的沿用着这个称呼——“恶狗阮大富”。

    似乎阮大富也有些自知之明,至此以后干脆破罐子破摔,事事都先向李恪请示,哪怕李恪远在万里之外,但凡国之大事都要先得了李恪的允准才实施。

    为了巩固自己的王位,阮大富更是彻底倒向李恪,不但厚着脸皮向李恪讨要东宫六率来负责他的王城卫戍,甚至还将广南正军大将军的职位也交由李恪来任命。

    在重建广南正军的过程中,阮大富还主动向李恪请求,邀请东宫六率派人负责招募和训练。

    对于阮大富的幡然醒悟,李恪也甚为满意。

    在得知广南在阮潢手中之时,连年征战,国库空虚,难以赔付大雍那三百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时,李恪投桃报李,特意准许广南分十年缴清赔款。

    嗯,年息三分,不高。

    阮大富得知之后,千恩万谢,表示砸锅卖铁,也要在十年内付清这笔赔款。

    同时,阮大富还听从某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大雍不第秀才的建议,在广南国内大兴教化,规定氏族贵子必须前往升龙新建的忠顺学堂学习,满十年之后,才有资格回家继承家业。

    对于这种圣教传播的事情,李恪也是乐见其成的,为此还亲笔为“武安、富春”两地改名,换成更顺耳的“归化、顺化”二城。

    不仅如此,李恪还告诉阮大富,他已经向朝廷请旨,请朝廷敕封阮大富为“广南忠顺王”。

    这个名号让阮大富心情复杂,据说阮大富在书房里,亲笔写了几百张纸,每张纸上都只有三个字:“忠顺王”。

    当天夜里,与这个消息同时送到李恪案头的,还有一封阮大富发往京都城的密信。

    至于这封密信为什么会出现在李恪的案头,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李恪已经驯化阮大富这么长的时间了,若是物统局还做不到这一点,恐怕陈悦薇都要来亲自向李恪请罪了。

    那封密信的内容很有趣,李恪看完之后,置之一笑,而后无所谓一般说道:

    “放回去,帮他发出去吧。”

    借助着帮助阮大富重建广南正军以及护卫宫禁的机会,如今的广南王宫内外,物统局安插了多少探子进去连李恪都不知道。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从今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阮大富的一举一动都在物统局的掌握之内。

    区区一封密信,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李恪更关心的是归化(原武安)与顺化(原富春)两地的治安状况。

    自从大雍派兵从广南手中接管了这两地之后,当地的广南百姓在那些利益受损的大小氏族的鼓动下,极端仇视占据两地的大雍驻军。

    从入驻开始,大大小小的破坏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从刺杀、纵火、投毒,到破坏交通,投掷石块,暗中破坏驻军的良田与菜地等等,只有你想不到就没有那些广南人做不到。

    对此李恪的处置从来都不手软,首先第一步就是将两座城池中的所有广南人全部抓捕,然后丢到大雍新近租借的红河以北的大片沃野之中。

    这些肥沃的冲击平原土地上,广南人一直都是靠天吃饭的刀耕火种,如今换了新的主人,自然也会改变千百年来的耕种习俗。

    李恪处置这篇租借地的方法简单粗暴,直接将其中最肥沃的膏腴之地划出来,按照官阶与战功,全部分赐给东宫六率的将士。

    这些东宫六率的将士都是关中人士,跟随李恪南来之后一直刻苦训练,西征南讨,立下了汗马功劳。

    原本李恪一直不肯筹功,让这些北方来的汉子们多有怨言,军中思乡之情也愈演愈烈。

    哪想到李恪突然大手一挥,拿出其中五百万亩良田,分赐东宫六率、交州府军以及精骑营,人人有份。

    哪怕是最底层的军士,最少也能分到十亩良田,那些战功多的人,分的到田亩也就越多。

    尤其是这红河平原上,气候湿热,一年四季都适合耕种,完全可以轻松做到一年三熟,比之关中地区的良田,每年最少多打一季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