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清穿咸鱼攻略在线阅读 - 第151页

第151页

    三福晋唉声叹气道:“旁人只看见咱们嫁入皇家风光体面,哪里知道咱们的苦楚?”

    林羡余笑着说:“三嫂不妨瞧瞧大嫂,瞧瞧未来的太子妃。”

    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去年冬天给大阿哥生了第四个女儿,这一回难产伤身,到现在还在卧床将养呢。

    至于未来太子妃,已经定下了都统石文炳之女瓜尔佳氏,这石文炳原属汉军旗正白旗,前几年才抬至满洲正白旗,军功卓著,系一等伯。而且这位未来太子妃身上也有皇家血脉,其母是贝勒常阿岱之女,是一位郡君品级多罗格格,其祖母是豫亲王多铎第三女郡主,着实算得上血统高贵了。

    只是若论官爵,倒是略逊色三福晋一筹。

    三福晋幽幽道:“皇上太后这千挑万选的,可算是定下了。不过太子成婚之礼,还有得争辩呢。”

    是啊,太子可不是寻常阿哥,娶妻没那么简单,因本朝无此先例,所以大阿哥党派和太子党派为此争得脸红脖子粗,至今还没敲定呢。

    不过这些跟他没关系,林羡余只管吃瓜。

    可没想到,就在这前朝后宫都热闹的时候,一道圣谕突然降临皇四子府。

    “上谕:知府李文熚之女李氏,温婉柔顺,着赐予皇四子胤禛为庶福晋,钦此!”

    上谕内容非常简单,就是康熙这个公爹闲得蛋疼,塞给儿子一个秀女当小妾!林羡余跟着四爷一块磕头谢恩,领了圣旨,心里如是吐槽。

    合着塞小妾这事儿,不只是婆婆会干。

    想也是,要不然太子哪儿来那么多侍妾格格?

    传旨的萧公公笑着说:“老奴恭喜四爷了!这位李氏秀女,三日后便会送到您府上。”

    皇子纳妾,流程是很简单的,也就是一顶小轿子抬进来,给安排个住处便是了。林羡余估摸着,这应该就是那个特能生的齐妃李氏了。

    只是没想到,这个李氏居然是康熙所赐。

    送走了传旨太监后,林羡余忙问四爷:“既然是皇上赐的人,是不是该请个戏班子、办几桌酒席?李家那边要不要下帖子?”

    胤禛看了自己贤惠的小福晋一眼,便道:“就算是汗阿玛所赐,也犯不着如此隆重!不晓得还以为爷是要纳侧呢!”

    这个时候,大哥和太子闹得不可开交,也不晓得汗阿玛为什么突然赐人给他,反正这个节骨眼上,还是安安静静为好。

    林羡余便道:“那我叫人拾掇出一个院子,到时候稍微备两桌酒席,只咱们府里庆祝一下?”——话说,他们府里也没几个主子啊,也就四爷、她和宋氏,以及宋氏肚子里还没出生的孩子。

    胤禛点了点头,“也好,毕竟汗阿玛下了旨,也不好无声无息。”

    三日的时间也有些紧凑,若是隆重办,也怪费事的。若只是稍微备两桌酒席,那就简单了,林羡余只消吩咐底下去忙活便是。

    一转眼,便是三日后。

    也没有什么吹锣打鼓,一顶不起眼的小轿子,从皇四子府的偏门抬了进来,抬去了松风院隔壁的榴香院。

    这两个院子,离着四爷的前院都挺近。规格上,林羡余也没有厚此薄彼,照着宋氏那边的规格,让总管陈福安排伺候的人手。

    但林羡余一时忽略了,宋氏有了身孕以后,貌似身边伺候的人增加了些……超出了一般格格的规格。

    虽说榴香院也没敲锣打鼓,但也少不得张灯结彩,住在隔壁松风院的宋氏虽然很少串门,但底下伺候的侍女一早就禀报了。

    什么榴香院添了新家具、新花木,伺候的人有大丫头两个、小丫头四个,外加两个粗使婆妇、两个太监,李格格还带了陪嫁丫头以及整整六大箱子的妆奁……

    宋氏挺着个大肚子,酸溜溜道:“到底是皇上赐的人,连福晋也格外厚待几分!”

    新人入府,四爷也格外给面子,亲自去榴香院留宿,没把人唤去前头伺候。这样的待遇,更是宋氏所没有的。

    宋氏心里酸妒得生生半宿没睡,倒是林羡余这个心宽的大妇早早就睡了,睡得特别安枕。

    翌日清晨,林羡余起床梳洗。

    孔嬷嬷快步进来禀报:“福晋,李格格、宋格格都已经候在外头了。”

    听了这话,林羡余一愣,“宋氏怎么也来了?”——她明明早就免了宋氏的请安之礼……旋即便明白了,宋氏这是要瞅瞅这位李格格是何等人物啊!

    林羡余摇了摇头,大着肚子,不好好养胎,大早晨跑到她这边来泛酸了!

    “让她们先进来吧!”——这会子可有些冷,李格格冻一会儿不打紧,宋氏可怀着身孕呢。

    第122章 林羡余的卫生间

    林羡余作为皇四子府的女主人,她住的院子仅次于四爷的前院,不但地盘宽敞,装修也是一流。

    光正堂面阔就有三间,两边还有耳房各一间,以及东厢房、西厢房各两间,倒座抱厦三间,全都归她一个人居住。跟着四爷分府后,林羡余便叫人打通了西侧耳房,给改成了卫生间。

    没错,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卫生间。

    有抽水马桶的哟!

    这个技术上其实难度不大,无非就是烧些特定样式的瓷器,再铺上条管道排污。

    就是比较费银子,瓷窑的工匠可没做过这种奇怪的瓷器,又要达到极好的密封性,尤其管道要做到衔接完美无泄漏,这就少不得会有极高的失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