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完美人设在线阅读 - 第411页

第411页

    YRHEA:“呵,你求是没有用的,你永远无法想象这群饥渴的单身女人手速有多快。”

    扎个小揪揪:“不!我不信,我一定会抢到门票!我要去见我男人嘤嘤嘤~”

    十全十美的十看着评论区歪楼,嘴角微抽。

    她该怎么说,你们手速再快也没有用。

    十哥今年不搞生日会。

    那会怎么庆祝呢?

    江秋十看着列出的一堆清单,捏捏眉心:“雅姐接了这么多?”

    听他尾音上扬,戚美雯连忙说:“没有,一个都没接,雅姐说问你意见。”

    “然后平台方面也可以谈。”

    食指轻敲桌面,江秋十说:“要求她提过了吗?”

    “提了,平台方面给的价格都很合适。”

    江秋十的条件,就是只直播不收礼物。原本以他粉丝的氪金程度,一场直播下来和平台分成少说也是七位数。

    平台那边愣是没想到,真有人守着金山银山不开采。但就算不刷礼物,一场生日直播,还是江秋十直播首秀,光以此为噱头,带来的流量就有得赚。

    雅姐同样在自己办公室里埋头加班,江秋十道:“麻烦你了,我等下和她说。”

    戚美雯应声,踩着高跟鞋风风火火离开。

    他这才看起广告清单来。

    清单上价格都是虚的,不过一个范围而已,他只要看品牌和产品即可。

    各广告的价位不定,除了品牌外,相应要求也不一样。比如某品牌的快消食品,一晃而过、全程出镜、价格都有差别。要是江秋十把它拿起来做些介绍,或者干脆在镜头前吃掉,价格就更加诱人。

    前排的都是零食、饰品、服装、生活用品,之后是几个游戏,广告商希望江秋十能够打一局,他们可以请主播带着打。

    再翻一页,甚至还有彩妆广告。

    刚巧,忙完了这一阵子的雅姐发来信息,询问结果。

    她提议,老板可以直播化完了妆后打游戏,全程吃播并隔十几分钟换装一次。

    毕竟,他们给的实在太多了。

    江秋十非常感动,拒绝了日进斗金的机会。

    挑了几个后,剩下一律打回。电影票房分成第一批很快就要入账了,所以任凭雅姐怎么磨嘴皮子要求再加个游戏,江秋十都没同意。

    他对现实中的事物都丧失了兴趣,又怎么会迷上虚拟的快感?

    雅姐只好作罢。

    可以的话,她很想接下这款手游代言。上一次综艺不过接了一缕白发造型就出圈到火爆,粉丝至今念念不忘。

    该款手游代言人全部以超高颜值著称,加上造型师特别能抓人物特点,每则广告都是经典,截图存在各粉圈人士的“不是粉也会保存”的相册中。他们诚意很足,一直在死磕江秋十。

    唯一缺陷就是这类手游都需要氪金。并且前几任代言人粉丝基本都接到了下载量达到某数值才可以解锁一定时长的广告任务。

    江秋十估计是因为这一点,才不愿意。

    不去的话,可惜了。

    见老板不愿意,雅姐叹了口气。

    不知道为什么,自家老板在某些方面格外固执。雅姐甚至有种感觉,他宁愿别人欠着自己,也不愿意自己欠别人一点点。

    所以,他不愿意让粉丝给他多费哪怕那么一点点心思。

    雅姐甚至觉得,如果可以,他并不想要粉丝太过沉迷的喜爱。粉丝只要看着他就好。

    她忍不住说:“你也不能总想着光自己做就好,你如果不让粉丝付出,她们会很快爬墙的。”

    人和人的联系是相互的。明星给粉丝慰藉,粉丝给明星花钱,双方付出和回报,这才能长远。要不然,娱乐圈怎么会有虐粉一说?付出了时间精力和心血的事物,才会懂得珍惜。

    人也是如此,你什么都不要她们做,那她们追星的意义是什么呢?

    江秋十回复:“即使我什么都不要,她们也会自己找事做的。”

    自他上一回发布手写信后,后援会开始号召大家不要控评不要打榜不要投票,收效甚微,仍不妨碍他在各大榜单上的排名遥遥领先。

    雅姐无奈,只好作罢,问明意愿后,让斌哥跑腿去和品牌方谈。

    十一月到来。

    电影终于下映,带着它一骑绝尘的十六点五亿票房、八点三分豆瓣评分、四十多亿的话题讨论度和未播先得的奖项提名,完美落幕。

    成年后两部大男主电影皆大获成功,口碑票房双丰收,[荒唐辩护人]下架后,网播分成同样不会是一笔小数目。桩桩件件加在一起,再无人可怀疑江秋十的扛票房能力与选剧眼光。

    本就迷信的圈内人士再次感叹:为什么他就命这么好?能力、演技、容貌、双商、资质,没有一处短板。

    世界上真的有天降紫微星?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上门求合作的人只多不少,多的是失意导演编剧大着胆子请求合作。

    他们听说过江秋十愿意提携新人,加上业内对他评价都是好脾气、好说话、温和等,不知不觉,投到雅姐这儿来的本子越来越多。

    工作室小团队隔一天就需要开会商讨,他们还是寄希望于挖掘一些沧海明珠出来。

    毕竟,不少成名的编剧也不是自己在写本子,而是让团队上,团队又转交给新人。层层外包,递上来所谓的磨了几年的剧本还不如新人里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