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奴才!你死了谁来作证给我女儿洗冤屈!”张氏愤怒地喊着,死拖着郑顺家的不肯松手。 三个人闹得一团乱,如瑾看向脸色木然的祖母,走到跟前盈盈跪了下去。 青碧色裙裾铺散在光洁地面上,如月下静静舒展的荷叶。她目光沉静,声音从容:“祖母,孙女不知发生了何事,但婶娘和大姐姐激动如此,连体面也顾不得,想来是有极大的隐情。若是这隐情和孙女有关,孙女愿闻其详,如果是孙女做错了事,也愿意承担罪过,绝不推脱。” 秦氏唇角微微动了动,想要开口,但看到女儿镇定的姿态,想起门口那句话,最终沉默着没有说什么,只是安静地站在一边。 蓝老太太将屋里人都扫视一遍,张氏母女的失态,秦氏母女的安然,尽收眼底。钱嬷嬷上前两步,对正跟张氏撕扯的郑顺家的冷声道:“求死很容易,是自己死,还是带着全家死,你自己想清楚。” 郑顺家的愕然停手,不再试图跑过去撞墙,跪着直跟钱嬷嬷磕头:“奴婢的罪一人承担,求嬷嬷饶过我家里人!” 钱嬷嬷看了老太太一眼,方才吩咐道:“那么,就老老实实将你说过的再说一遍。” “是!奴婢老实说!”郑顺家的倒也不含糊,仓促间还不忘跟如瑾又磕了一个头,“三姑娘别怪奴婢,奴婢实在是不能连累家人,姑娘千万别怪罪!奴婢也劝姑娘一句,事到如今纸包不住火,姑娘不如好好认错,求老太太和大姑娘宽恕您,毕竟事情是您做得太阴狠了。” 之后,她便跪在那里,带着更沉重的破釜沉舟之色,将故事又讲了一遍。 “……前些日子奴婢家人病了,没钱买贵重药材,三姑娘知道了就给了奴婢银钱,奴婢全家感恩戴德。但后来,三姑娘却要奴婢趁着春宴府里人多杂乱,将一个男的办成小厮模样带进花园四方亭里……奴婢不敢,她就说如果办成了,就让奴婢升内宅管事,奴婢一时糊涂就答应下来。本以为是三姑娘想……却不料后来……隐隐约约听说是大姑娘在里头……” “你胡说什么!”秦氏听不下去,皱眉呵斥打断了她。 郑顺家的连连磕头:“奴婢没有胡说。奴婢当初要是知道是三姑娘想害大姑娘,怎么也不敢帮这个忙的,这些天一直心里不安……昨夜三姑娘派人去叮嘱奴婢闭严了嘴,奴婢心里烦闷就喝了酒,醉后说出了真相,不知被谁听去了告诉了二太太……奴婢想,这也是做了亏心事,命中注定吧……奴婢不怕死,只求大姑娘宽恕奴婢的罪孽!” 如瑾眉头缓缓挑起。 原来,她们行的是这一着。 果然她们沉不住气,得了借口,就要恶狠狠地反扑。 静静的跪在罗汉床前听完这番痛悔,如瑾回头看了郑顺家的一眼。这是她第一次看见这个妇人,大约也是最后一次了。主动应承了这样的罪责,怎么也是要死的。只不知她是甘心赴死的忠仆,还是被逼无奈的弃子。 秦氏已是面色煞白,颤抖着指向郑顺家的:“你……你竟然敢血口喷人……” “母亲,不必多说。”如瑾给了母亲一个镇定的眼神,转头继续跪向祖母,“孙女没做过,所以不解释。是非黑白自有天理昭彰,祖母无需为恶奴妄言费神,也劝婶娘和大姐姐不要乱了方寸。” 蓝老太太脸上终于有了些表情,不再木然:“哦,你倒是沉稳。此奴言之凿凿,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没做过。” 如瑾神色坦然:“婶娘与大姐姐又有什么证据证明我做过?” 张氏冷笑:“你还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一个小布包被她从怀中扔出来,甩到如瑾跟前。布包抖开,一根白玉簪子掉了出来。 061 丢车保帅 精巧纤细的玉簪,挽在发上必定莹润生辉,却是极易损坏的。叮铃一声落在地上的时候,已经是碎成了两段。 “难道不是你的簪子么,拿去给郑顺家的当买药的盘费,她却未曾来得及用,恰好今早从她家中搜了出来。” 如瑾拿起那簪子,在簪头玉瓣底下看见了一朵细细的梅花刻痕。府里给几位小姐添新衣新首饰的时候,习惯做成相似的款式,只在细微处加以甄别。这簪子如瑾依稀有些印象,什么时候得的记不清了,但确是几位姐妹都有,区别只在隐刻的花朵不同。 “的确是我的。不过,真是从郑顺家里搜出来的?” 张氏看向老太太:“今早去拿人,是内外两头的管事一起在场的。” 蓝老太太不语,如瑾又问:“婶娘还有什么证据没有?” “你还想要什么?”张氏恨恨,“郑顺家的是人证,簪子是物证,不够吗?三丫头你真是让婶娘伤心,给咱们家丢尽了脸面!” 如瑾脸上浮现淡薄的嘲讽,像是雪晴后冰魄反射的微光。她不再理会张氏,直直跪了,冲着老太太凄然一笑: “祖母,孙女还是那句话,没有做过,不必解释。”顿了一顿,她又道,“只是这些所谓证据,这个局,是有人蒙混了婶娘和大姐姐,还是婶娘和大姐姐想蒙混祖母?孙女不敢深想,也不敢再问。” “三丫头你还要反咬一口!”张氏怒指如瑾。 如瑾跪在祖母跟前,静静的,不再说话。背脊是挺直的,似是高崖上最孤傲的松。 秦氏也走到罗汉床前俯身跪了下去:“婆婆,瑾儿是什么样的性子您比谁都明白,她绝对做不出这样的事,也没理由做这样的事。” 张氏也跪了,朝上磕了一个头:“知人知面不知心,事情已经水落石出,求老太太给璇儿做主,她可是受了苦!” 屋中重新归于寂静,只有蓝如璇低低的饮泣。四个人齐刷刷跪在罗汉床前,蓝老太太扫视一圈,突然笑了起来。 “我嫁入襄国侯府这么多年,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以为什么事也都见过经过了,却不料半截快要入土的时候,你们倒让我长了这样的见识。” 如瑾离罗汉床最近,祖母的笑声响在耳边,她听出里头隐抑的凄凉和伤心。年近六十的老人,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了,祖母在她的记忆中,威严的时候多,慈爱的时候少,从小她未曾得过什么宠爱,与老人之间算不上有多亲厚。然而这一声不合时宜的笑,却让如瑾心里紧紧一抽。 她抬头看去,看到老人额间深深的皱纹,笑容里隐藏不住的萧索,还有一双看遍了沧桑的眼。如瑾一瞬间有些恍惚,蓦然想起那个在荒僻幽冷的宫院中耗尽生命最后一点热度的太妃来。 “他竟然死了,竟然早就死了,隔了这么久我才知道……怪不得那时我的玉突然碎了,如今算起来,正是他走的时候,呵,呵,呵呵呵……” 记忆里太妃低哑苍凉的笑,和耳边祖母的笑声重合在一起,震得如瑾耳鼓有些疼。 她本来是十分清醒冷静的,此时却不由自主地恍了神。蓝老太太感受到如瑾的目光,也侧头看过来。祖孙四目相对,一个眼底的凄然缓缓换成了不明意味的探询,一个紧紧抿了唇,低下头去。 可以对一个萍水相逢的太妃产生善意的怜悯,却为何要让亲祖母暮年经受这样的折磨,亲眼看骨肉相残?一个本该含饴弄孙的老人,要时时用锐利的眼神与儿孙相对,是多么无奈又不幸的事情。 虽是身不由己,却也不必赶尽杀绝。 如瑾低头的瞬间,脑海中电光火石念头闪过,再抬头时,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 蓝老太太笑完了,闲话家常似的又开口:“咱们家远居青州这个小地方,与其他公卿勋贵也没太多来往,不免让你们见识短浅了。譬如三月三那样的事,你们不知道,如果在其他稍微有些体面的府第发生,必定是不问缘由是非,先将所有在场的人悄悄处理掉了事,无论主子奴才都得清理干净,为的是合府合族的脸面。” 蓝老太太停一停,看到二儿媳脸色煞白,长孙女也停了饮泣,又接着道:“远的不说,就说我娘家,若出了这样事,大丫头和三丫头五丫头就不要想再嫁人了,若饶了她们性命,也是要送进庵堂里认真修行一辈子,至于奴才么,自然都是活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