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韩冲的心思
大将军被呛声回去。 这番话戳中了他的痛处,这一战明明是出于优势的,在没有受南齐大军的影响下,居然还慢慢的处于劣势,最终不得已和若绒国签订了和约,可以说他这个大将军是需要负主要责任的,只不过现在的西凉朝已经不同往日,如果再把大将军和这次的一些将领处理了,那可真的就是雪上加霜。 接着又有一名大臣站出来说道:“梁奕,这里是我西凉朝堂,还轮不到你来撒野,莫非真以为我西凉怕了不成。” 梁奕看了他一眼直摇头,并且没有搭理,这名大臣更加的生气。 这时候梁奕才开口道:“那么你又算什么东西,陛下都没有说话,你们这些做臣子的又何须这般激动,这一幕让我不得不说一句,有你们这些大臣和将领,西凉能够支撑到今日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否则早就是下一个东汉朝。” “陛下心系天下百姓,不愿意让将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去送死,而你们这些官员只知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夺,说来说去无非就是损坏了你们的利益而已,所以才会选择狗急跳墙,你们这些人谁又能够真正懂陛下的想法,真是可笑之极,真是愚蠢之极,真是顽固之极。” 最后三声让还想反驳的大臣无法可说,都怒视着梁奕,都想让韩冲出来说两句,他们毕竟是西凉的大臣,怎么能够让一个南齐的使者在朝堂上这样的猖狂。 然而韩冲摇了摇头:“梁奕,你说的没错,三十年前,朕刚登基之时,那会儿的西凉朝十分强大,就算是东汉朝都稍微逊色几分,朕就在想一定要光宗耀祖,九泉之下也才能够对得起列祖列宗,这么几十年过去,西凉朝不仅没有越来越强大,反而变得越来越弱小。” “那会儿的西凉无论是国土面积,将士实力都是拔尖的存在,现在看来可能连东汉朝都不如,至于具体的原因朕觉得已经没有再追究的必要。” “实际上只要将你杀死,南齐大军就失去了主心骨,董高逸就失去了左膀右臂,因为不得不承认,照着样子发展下去,南齐统一的是迟早的事情,这也是朕不能杀你的原因。” 梁奕笑了笑,不知道是韩冲知道西凉已经没有反抗的机会,还是说得真心话,他都只需要认真听着就行,知道这一次的谈判应该不会再有任何的问题。 韩冲继续说道:“不杀你是因为你的计划都几乎做到了完美,所以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下董高逸不会轻易下令进攻,这个过程少说也要持续几十年,谁又知道那时候会发生什么,然而将你杀死的话,董高逸肯定会不顾一切的出兵我西凉朝,而现在的西凉根本没有抵抗的机会,将你杀死反倒会加速我西凉的灭亡,朕有为何要这样做,至少在阻止你南齐壮大这件事上面,朕还有其他的盟友,不至于单打独斗。” “当然不杀你的原因不只是这一个,但这个是最重要的。” 一股脑的说了这么多,韩冲反倒是有些舒畅。 梁奕听完之后,拱手道:“外臣没有陛下说的这么厉害,而且陛下没有必要这样称赞外臣,实在是承受不起,再说,南齐的崛起如果真的靠我一个人就能够做到的话,那我就不是普通人不是凡人。” “哈哈,梁奕,你不用谦虚,这些事情朕还是能够分的一清二楚的,刚才说过不杀你,不抓你还有其他的原因,现在朕可以给你说一说第二个。” “你死在我西凉朝,无论是谁杀的,董高逸都会将怒火发泄在西凉朝,估计他的儿子死了都不会这样震怒,所以梁奕你完是不一样的,而南齐一旦力进攻我西凉,北魏得知后不仅不会按照盟约所说的,反而还会落井下石,因为现在的北魏朝既要面对北方的国家,还要面对东汉朝这个巨大的威胁,宁愿放弃结盟也要保证安。” “周钊不傻,他肯定不愿意和朕一起承担董高逸的怒火,一旦结盟瓦解,我西凉朝真就成了孤家寡人,但是你活着回到南齐朝,那么西凉和北魏的结盟依然存在,东汉朝依然不敢进行反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三国结盟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朕不得不承认西凉,北魏,东汉没有任何一国是南齐的对手,但是这三国结盟,南齐又会是结盟的对手吗?这一点朕能够想到,周钊能够想到,吕恒同样能够想到。” 说完韩冲笑眯眯的盯着梁奕,想要从他的脸上或者是眼神中找到线索,然而梁奕心如止水,仿佛此事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一样,没有任何的想法。 这时候,西凉的大臣们也才纷纷安静下来,那些之前想要将梁奕抓起来或者是杀死的大臣都闭口不言,他们一开始被挑衅,所以忍不住心中的怒火,才会叫嚣着处死梁奕,然而经过韩冲这么一分析他们才知道刚才的决定多么的愚蠢。 现在和梁奕所说的一样,这些官员是损失惨重,但是损失的也只是现在的这些城池而已,把梁奕杀了或者关起来,他们要反而还要搭上身家性命。 梁奕没有表态,韩冲这些话说的看似没有错,至于这样说又有何理由,梁奕暂时没有想到,不过有一点他可以肯定的是,韩冲不仅不会软禁他,或者是派人来刺杀他,然而会派重兵进行保护。 随后梁奕开口道:“陛下,奉吾皇命令前来商议和解一事,不知道何时进行为好,外臣还需要将消息尽快传回去才是。” 这本来就是不可避免的,不然的话梁奕干嘛费这么大周折弄这样的事情。 韩冲想了想,询问道:“梁奕,你认为几日之内处理最为合适。” “回陛下话,以外臣之见,三日之内最为合适,超过五日外臣需要即刻复命,还请陛下成。” “梁奕,此事朕需要与诸位大臣商议,三日之后再召见你,到时候再做商议,你看这样如何?” “听陛下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