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 第350节
书迷正在阅读:医妃在上,战王在下、仅关风月、我欲乘风归去、重返王侯家[重生]、公用剑鞘、荒诞(重口高H)、从黑红偶像到全球影帝、都市重生魔仙、手工帝大师兄日常(穿越 修真)、啊?我的坟被人刨了(重生)
宽阔的大道上,御辇在前匆忙行路,后面跟着浩浩荡荡的军队宦官仪仗,以及无数皇子公主权贵朝臣的车驾,落在最后的,是拖家带口的普通百姓。 队伍沉默地行走在大道上,所有人都清楚,这是逃难之旅,包括天子在内,大家都是逃难的一员。 跟在天子御辇后面的,除了诸皇子车驾外,还有公主车驾。 万春坐在车驾里,心情酸楚复杂。 她不想离开长安,她想在长安城等顾青凯旋归来。 然而,潼关被破,叛军兵锋直指长安,活在蜜罐里的皇子公主们终于意识到,原来乱世与灾难离他们如此之近。 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思相见 逃离长安数百里了,许多皇子公主的脑子仍是懵懵的,他们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处境。 昨日还在长安城饮宴达旦,与歌伎舞女们胡搞乱搞,今日便被宦官匆忙架上马车,仓惶地离开长安,看着御辇内父皇凝重的脸色,后方哭声阵阵的百姓队伍,皇子公主们终于意识到不一样了。 这一次不再是呼朋引伴打猎,也不是在文人幕宾们的马屁声中踏春郊游,这次是逃命,因为敌人马上要打到长安城了。 一个不敢置信却又不能不信的事实摆在面前,皇子公主们在惊愕与愤怒发泄过后,终于承认的这个事实。 大唐,已不再是昔日歌舞升平威服四海的大唐,它有了强大的敌人,这个强大的敌人逼得这些养尊处优的皇子公主们像只丧家犬逃离国都,驰向未知的远方逃难。 所有皇子公主里,万春是最淡定的。 她一直与众不同,她比别的皇子公主更早发现这个事实。当初顾青从安西调回长安任右卫大将军,欣喜的她还在憧憬能够每天见到他,然而没过几天,安禄山反了,顾青被父皇紧急调往安西继续任节度使。 虽然不懂朝堂政治,但万春知道这件事一定非常严重,严重到顾青刚从千里之外的安西回来,马上又要回安西领兵入关,说明这场叛乱仅靠关中军队已无法平定,必须要动用边军了。 从那时起,万春便隐隐有了一种预感,她总觉得某一天大唐的社稷会动荡飘摇,以往那些莺歌漫舞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坐在颠簸摇晃的车驾上,万春打开车驾的窗格,呆呆地望着外面的蓝天白云出神。 顾青的安西军到哪里了呢?他的部将伤亡大不大?他们的粮食钱财够不够用?那么文弱的一个人,又是一军主帅,应该不会亲自上阵杀敌吧?很危险的…… 想想人家在为大唐社稷浴血厮杀,而她那些原本应该为自家江山拼命的皇兄皇弟们却在仓惶地逃往西南,万春便忍不住感到羞耻。 她忽然很抗拒跟着父皇去西南蜀地,那里或许安全,但心情很煎熬。她更怕离开关中后,与顾青从此永别。 她要去的地方,不应该是蜀地,而是顾青身边! 陪在他身边,看他运筹帷幄,看他征战疆场,与他同生共死。 如此,或许能够走进他的心里吧? 万春是个高傲的女子,同时也非常果断,敢想敢做,想到就做。 心情莫名地好了起来,万春将头探出窗格外,唤道:“妇娥,上车驾来。” 妇娥是万春的贴身宫女,三十来岁,人已中年,原本应该出宫放归嫁人,但她家中双亲已故,世上举目无亲,又服侍了万春多年,万春于是将她留在宫里。 妇娥攀上公主銮驾,跪在摇晃的车厢里却岿然不动。 “妇娥,我不想随父皇去蜀中了,我要回关中。”万春开门见山道。 妇娥吃了一惊:“殿下不可鲁莽,如今连长安都快被叛军占领了,关中已沦陷叛军手中,殿下回关中是羊入虎口。” “本宫又不傻,回关中难道是为了傻乎乎撞进叛军手里吗?”万春白了她一眼,道:“本宫要去找顾青,与他在一起。” 妇娥仍摇头:“顾公爷奉旨平叛,潼关被破后,安西军已不知何往,请殿下冷静,关中太危险,连目的地都不知道便一头闯进去,实非智举。” 万春不耐烦地道:“我知道,所以我们准备充分后再去,你若不陪我去,我便独自偷偷溜走,总之,我不想去蜀中,我要找顾青!” 妇娥抬眼看着她:“顾公爷不知在何方,殿下为何非要在此战事危急之时寻他?奴婢知道殿下对顾公爷的心思,但也请殿下暂时忍一忍,待到叛乱平定后,殿下再与他相见不是更好吗?” 万春仰起了头,车厢内气氛渐渐变得沉闷压抑。 “本宫决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妇娥,我不是在与你商量,而是告诉你,本宫要去找顾青了,你若不愿跟随,我便独自离开。” 妇娥深知万春的脾性,知道她一旦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不由暗暗叹了口气。 人家是金枝玉叶,她是卑贱奴婢,身份的不对等,任何劝说都失了本分。 “殿下若执意要去,奴婢愿随殿下同去。”妇娥叹气道:“但是临行之前,奴婢要做许多准备事宜,还请殿下容奴婢两日,否则奴婢拼着被殿下责打也要向陛下禀奏。” 万春两眼顿时放光,傲娇地昂起头,从鼻孔里哼出声音:“两日而已,本宫允了。” …… 十日行军后,安西军已至邓州。 大军刚在城外扎下营盘,帅帐外便有亲卫禀报,邓州刺史与一众官员求见,众官员神色不善,似乎不是拜访这么简单。 顾青很快明白邓州刺史来做什么,安西军在函谷关外改道往南时,顾青便派出了一支两千人的骑队提前赶赴邓州,将城中的官仓接管封锁,邓州刺史多半便是为了此事来大营与他理论。 顾青已是县公,又是一军主帅,为人友善亲切,可谓温润如玉,正是大唐不可多得的一员儒将。 儒将怎么可能像个泼妇似的跟别人吵架呢? 于是温润如玉的顾公爷隔着帅帐门帘亲切地笑道:“告诉辕门将士,将那些官员乱棍赶走,再敢来我安西大营闹事,必斩不饶。” 皇甫思思仍作亲卫打扮,她的身材不算矮,但在全是魁梧军汉的大营里,她看起来就比较娇小了。 端着一碗面片进来,皇甫思思白了他一眼,嗔道:“晋爵县公后,您的脾性可越来越见长了,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讲道理,人家也是官员,都没见面就要乱棍赶出去,大军不知要在邓州地面上驻扎多久,刚来便交恶了地方官员,安西军以后如何自处?” 顾青呵呵笑道:“你懂个锤子,我这叫杀威棒,乱世之时,拳头为大。时局纷乱的世道里,他们居然想跟我讲道理,我得让他们清醒过来。” 皇甫思思好奇道:“公爷为何不能先讲道理,若道理讲不通再揍他们呢?” 顾青坦然道:“因为我本来就没道理,抢占地方州县官仓充为军用,官司打到陛下面前都是我没道理,既然我理亏,当然不能讲道理,做人要懂得扬长避短,如果干了一件没道理的事,要么拔腿就跑,要么就用拳头把对方打服,只有他们被揍趴下了,我这件没道理的事才会变成真理。” 皇甫思思被他的三观震碎了,目瞪口呆道:“你……” 顾青没理她,拿起筷子往嘴里扒拉面片,边吃边道:“思思,你最近有点敷衍啊,我算了算,最近两天吃了四顿面片,好久没吃肉了。” 皇甫思思从碎裂的三观中回过神,不好意思地道:“最近几日行军,每日扎营后帅帐有许多东西要收拾,我还有别的事情要忙,做菜的事只能应付一下了……” 顾青一愣:“你是我的亲卫,除了给我做菜,还有什么事情要忙?” 皇甫思思鼻头一皱:“不告诉你。” 顾青本性多疑,闻言脑海中立马给此刻的场景添了一段bgm。 “人间的青草地,需要浇水……” 举起筷子指了指她,顾青道:“若被我发现你跟别的野汉子眉来眼去,莫怪我将你浸猪笼,勿谓言之不预也。” 皇甫思思瞬间涨红了脸,非常用力地捶了他一下,怒道:“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顾青想了想,道:“咱们虽然没到最后一步,但也有过肌肤之亲了,所以我把你当成我的女人,我的女人不准跟别的野汉子眉来眼去。” 皇甫思思满面羞红,眼含春意地瞪了他一眼,道:“公爷,肌肤之亲也要适可而止,你每晚都要妾身用嘴……哼,不走正道!” 顾青正色道:“你狭隘了,口水有消肿止痛解乏之神奇功效,你以为我每晚那啥都是为了兽欲吗?错了,我其实是在养生。” 皇甫思思哼道:“公爷真是好思辩,难为您临时能编出如此合情合理的鬼话,妾身看你就是没贼胆,若真有胆子……哼,妾身又没说不让。” 顾青咂咂嘴,叹道:“今日的话题为何令人如此口干舌燥……快去拿水给我喝,晚上我要吃肉,做个烤羊腿,安西军近日应该不会开拔了,会在邓州城外驻扎一段日子,你有充足的时间每天给我做菜,色香味俱全哦。” 下午时分,大军扎营过后,顾青调派数千将士在城外空旷的荒地上开辟一块平整的地方,地方必须要足够大,能够同时容纳数万将士列阵。 既然要在邓州城外驻扎一段日子,操练的事情不能停,尤其是新募的四千新兵更需要往死里练,顾青不容许安西军将士出现单兵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 第二天,被口水消肿大半夜的顾青神清气爽走出帅帐,然后便收到了斥候传来的军报。 叛军破潼关后,直抵长安城下,几乎没遇到像样的抵抗,长安沦陷叛军之手。 第四百八十六章 芳心纵火 国都陷落,关中已成了一摊烂泥。 听到这个消息,顾青久久没出声,它原本在意料之中,但当它真正发生时,顾青仍感到心中一阵阵的难受。 时隔多年,顾青仍记得当初第一次进长安时,这座盛世国都带给自己的震撼。 那些游走在街头的落魄诗人,那些在酒肆酣畅痛饮的剑客,那些质朴而美丽的碧玉姑娘,还有那闹市中浑然物外念诵经文的僧人,原本应该留存于千年后的画卷中,当顾青走入这座城池,就仿佛被时空的裂缝拉入了画卷中,画上的人物全都鲜活起来。 这样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如今安在? “叛军入长安城后,可有屠戮百姓士子?”顾青沉声问道。 斥候摇头道:“据小人打探到的消息,叛军并无屠戮之举,长安城并无太大变化,这次叛军似乎表现得很克制,但他们占据了朱雀大道的省台官衙后,似乎杀了一些不愿屈从的朝臣,也有一些朝臣在叛军的刀剑下愿为安禄山效忠……” 顾青淡淡一笑:“投降叛军的朝臣有多少人?” “不少,比如吏部郎中王维,便投降了叛军,并被安禄山任以伪职。” 顾青有些吃惊:“王维投降了?” “是。” 顾青抿了抿唇,没多说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而且在刀剑加颈的情况下,真正能够视死如归的人毕竟不多,写诗写得好,不见得就不怕死,而且诗与气节也没什么关系。 至于叛军入城后没有大肆屠戮百姓,顾青多少也能猜到安禄山的用意。 长安是国都,安禄山连长安都占领了,显然在他看来,离改朝换代不远了,他若取李唐而代之,必然要在长安登基的,理论上说,长安的百姓也将是他的子民,安禄山不可能在国都里杀得尸山血海。 这就好像一个强盗,从别人家费尽辛苦抢来了一只精美的花瓶,抢到手的花瓶便是属于他的了,强盗不可能到手后将花瓶摔碎,对他自己没好处。 心里堵得慌,顾青不知该向谁发泄。 长安的陷落如果一定要追究责任人的话,李隆基毫无疑问是第一责任人,这个锅扔都扔不掉。 潼关临阵换将,成了压死大唐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初安西军收复洛阳,函谷关设伏又歼敌两万余,潼关那时仍在高仙芝手中,如果时间停格在那一刻,其实安禄山的叛军已陷入了颓势,继续坚持下去的话,叛军不到一个月便会被迫北撤。 粮道已断,潼关拿不下来,叛军除了北撤,根本没有别的路可走,那时的朝廷军队其实隐隐已占据了上风。 可惜的是,朝堂里有一对千里送人头的昏君奸臣,李隆基和杨国忠。 潼关撤下高仙芝,将风疾严重的哥舒翰强行换上,这个昏聩到令人发指的决定成了关中陷落的导火索。 时间无法定格在那一刻,所以,失败亦无法避免。 可惜了这大好江山,可怜了芸芸万民。 顾青暗暗愤怒之时,也在暗暗警醒自己。统治者轻飘飘的一个决定,或许便会造成永远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这种损失对统治者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下面的子民来说,却是天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