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道貌岸然
狮城,仝羽茶馆。 “……我当时说,‘虽走得急,但乡亲们凑了份子来,席面还是要摆一桌的’,”佟正旭一脸愤懑,“谁知咱们的‘举人老爷’还没开口,那‘招女婿’就平白回了一句‘不敢再劳动破费’,接着就拉着三小子走了。我当时立在原地,气得半响没回神,他算什么东西,敢做咱们‘举人老爷’的主?” 佟正则先没开口,想了好一会儿,才慢慢问道,“那三小子当真什么都没说?” 佟正旭点了点头,“什么都没说。”他顿了顿,似乎有些迟疑地问道,“……是不是我话说得过头了些……” 佟正则立刻摆了摆手,“没过,没过,”他眼神微沉,“是那‘招女婿’不对。” 佟正旭似泄气般地往后一靠,,“若摆了大席面,正好能请宗长族长来吃酒,这后头的事体,也能早些有句准话下来,多好的机会,就这么平白浪费了。” 佟正则沉吟了一下,道,“……这三小子倒有些意思。” 佟正旭一愣,“什么?” 佟正则不答,反而问道,“嗳,你觉得,这三小子长得怎么样?” 佟正旭道,“还行罢,跟那‘招女婿’一个模样,白净得很,一看就是读书人。” 佟正则笑道,“我听说,殿试的时候,皇帝就爱点长得斯文的作进士,这样说来,这三小子有些名堂啊。” 佟正旭先笑了一下,尔后挥了挥手,道,“这倒说不准,我看那三小子读书上是灵,却有些呆头呆脑的,多大的人了,还听那‘招女婿’的使唤。也不想想,那‘招女婿’自己都混成入赘的窝囊样了,能教得出‘进士儿子’吗?” 佟正则哈哈笑道,“就是,自己不行,不就只能指望自己的‘鸟’行了么?” 佟正旭嘻嘻道,“不对,不对,依我看,他自己的‘鸟’也不行,指望的,是‘小鸟变大鸟’呢。” 说罢,两人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笑了一会儿,佟正则缓了口气,悠悠道,“我倒觉得,这三小子却没咱们想得那样愣。” 佟正旭一怔,“这又如何说?” 佟正则认真道,“这改姓的事体,是明摆着的,就算咱堂姑奶奶不介意罢,但这三小子中举这么些日子了,乡里街坊的总不免有话风吹进他耳朵里,退一万步讲,即便他‘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接咱们凑的份子的时候,这心里总该有两分数目了罢。” 佟正旭想了想,皱起了眉,“他心下有了数目,却不作声,难不成,是不想改吗?”他沉吟道,“他若不想改,那这事体就没这么好办了。” 佟正则笑道,“谁说他不想改,依我看,他比咱们都想改随咱堂姑奶奶姓呢。” 佟正旭又是一怔,“这却如何看得出来?” 佟正则道,“简单得很,他若不想改,你刚开口提席面事时,他便会一口回绝。路牒和份子都已经拿到了手,他自己回绝自己的事体,端的是名正言顺,难道我们还有本事跟‘举人老爷’置气?又何苦要那‘招女婿’替他出声?说到底,”佟正则笑道,“不就是他确实想改,又想暂且不改吗?” 佟正旭的眉头舒展了些,“暂且不改?” 佟正则点了点头,“我是这样想。”他抿了一下唇,“我想,他是目睹了乡里的情形,又听了书院先生们的议论,再见了这次的案子,就以为……” 佟正旭了然道,“……以为上面的那些大官不喜欢胥吏。” 佟正则道,“对,”他眯了眯眼,“我猜,是那三小子怕皇帝知道他是‘胥吏出身’,就不点他当官了呢。” 佟正旭神情复杂地“啧啧”了两声,“哟,要照这样说来的话,这三小子确实有些意思。” 佟正则笑了笑,悠悠道,“是啊,你想,他连他亲爹都敢算计,何尝博不得一个‘进士’,做不了官呢?” 佟正旭伸出手,笑着作势点了点佟正则,“这话却毒。” 佟正则淡笑道,“我的话再毒,也没有那三小子做的毒。” 佟正旭想了想,意味深长道,“是啊,如果当时他回护一句,或许咱们也不会如此气愤了罢。” 两人会意地对视了一眼,佟正则又笑着开口道,“既然‘举人老爷’不作声,咱们就识相点儿,往后退一步,别再往前凑了罢。” 佟正旭点头道,“嗳,嗳,说得是啊,”他想了想,道,“再说,过了中元节,就要收秋赋了,咱们忙着伺候‘官老爷’,顾不得别的,也说得过去。” 佟正则道,“对,现下上头还指着咱们清人口呢,今年的秋赋怎么收,收多少,都还没个说法呢,咱们是得好好合计一番。”他说着,又沉吟了一下,补充道,“不过退一步归退一步,也别退得太远了,要露了相,让那三小子看出来咱们猜到他打得如意算盘了,这殷勤不成,反得罪了人了。” 佟正旭疑惑道,“这又是什么说法呢?” 佟正则笑了笑,“嗐!这种人,我在乡下见得多了,手上有几分本事,心底就瞧不起自己老子,表面上呢,却要装得一副‘孝子’模样,生怕旁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他闲话——而且越是读书多的人,越是这样——嘿,那个词儿怎么说来着,道貌岸然。” 佟正旭也笑道,“明白了,明白了,他的老子,只能他自己看不起,旁人若是捅破了这层窗户纸,那就成‘侮辱’了。” 佟正则道,“对,对,就是这理儿,”他又嘻嘻道,“咱们就省下这份力气,待那三小子‘金榜题名’时,再热热闹闹地摆了宴席,请乡亲们来贺一贺咱们的‘佟官老爷’罢。” 佟正旭亦嘻嘻道,“对!到时,定要请那‘招女婿’上座,给咱‘佟官老爷’的爹老子敬道大菜!” 佟正则哈哈道,“咱们就给他上道‘拖煎河漏子’,再配了‘热烫温和大辣酥’来吃,保证让‘佟官老爷’满意。” —————— —————— “拖煎河漏子”和“热烫温和大辣酥”是《金瓶梅》里面的一个梗。 西门庆喜欢潘金莲,特意跑到王婆那里吃茶,闲谈间故意问起隔壁的武大郎卖的是什么饼,王婆看出西门庆对潘金莲有意思,想讨好西门庆,就说“他家卖的拖煎河漏子,干巴子肉翻包着菜肉匾食,饺窝窝蛤蜊面,热烫温和大辣酥”,然后西门庆就说要去武大郎那里买饼。 其实这是一个隐晦而露骨的黄段子(捂脸),暗示武大郎在“性”方面不行。 《金瓶梅》第二回,“俏潘娘帘下勾情,老王婆茶坊说技” 这婆子正开门,在茶局子里整理茶锅,张见西门庆踅过几遍,奔入茶局子水帘下,对着武大门首,不住把眼只望帘子里瞧。 王婆只推不看见,只顾在茶局子内煽火,不出来问茶。 西门庆叫道“干娘,点两杯茶来我吃。” 王婆应道“大官人来了?连日少见,且请坐。” 不多时,便浓浓点两盏稠茶,放在桌子上。 西门庆道“干娘,相陪我吃了茶。” 王婆哈哈笑道“我又不是你影射的,如何陪你吃茶?” 西门庆也笑了,一会便问“干娘,间壁卖的是甚么?” 王婆道“他家卖的拖煎河漏子,干巴子肉翻包着菜肉匾食饺,窝窝蛤蜊面,热烫温和大辣酥。” 西门庆笑道“你看这风婆子,只是风。” 王婆笑道“我不风,他家自有亲老公。” 西门庆道“我和你说正话。他家如法做得好炊饼,我要问他买四五十个拿的家去。” 王婆道“若要买炊饼,少间等他街上回来买,何消上门上户!” 西门庆道“干娘说的是。” 吃了茶,坐了一回,起身去了。 王婆这里说的一大串食物其实非常微妙。 第一句“河漏子”,“河漏”,元曲、笔记里也做合罗、合饹、河捞,现在统称饸饹,河漏是北方少数民族发明的面食,源于蒙古语对荞麦的称呼“蒿乐”。荞麦即是作河漏的原料。 古代的做法是将牛角钻孔,密缝在绸布中挖出的洞上。使用时,张开四角,悬挂在水锅之上,将揉好的面团放入牛角挤压,面从小孔挤压而出,状如粗线,落入沸水,熟后捞出,加以肉羹,便可食用。所以河漏没有有“拖煎”的做法,即便当时有,也不可能既拖又煎。 第二句“匾食”,也做扁食,指水饺、锅贴等扁平状食品。干把子肉翻包着扁食,即肉馅裹着面皮,和现在“肉夹馍”的说法同理。 第三句,饺是两头尖,窝窝是圆状。没有两头尖的窝窝。窝窝作料的蛤蜊面,不可能有这种搭配。 最后一句,大辣酥,源于蒙古语,一种用牛羊血乳酿制的浑汤酒。亦作打剌酥,答拉孙等。酒既然是“热烫”的,就不可能同时是“温和”的。 所以,西门庆说王婆子净说“疯话”(再次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