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
清苓还想着过年包顿饺子、整两道肉菜,犒赏一下自个和小金呢。不挣工分,香喷喷的大肉哪儿来? 哦对了!她还有株小年份的人参,趁着新鲜饱满,赶紧给老大夫送去估个价。炮制让老大夫自个来吧。她胳膊伤着不方便。 当然,这一切还得偷偷来。像村民们拿富余的米面换鸡蛋、或是拿布匹换口粮,都是在私底下进行的。这个世界不允许百姓做买卖,否则就是割资本主义尾巴。 啥叫资本主义清苓不懂,但砸吧着不是个好事儿。那就谨慎着来,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今儿又是个晴好天气,清苓出门前,把失了水分的茄条、豇豆摊在米筛上,搁在刷衣服的石板上。 两个竹制的三脚架搬到院中央,之间架一根长竹竿,晾晒洗好的衣服。 东屋翻出来一袋旧棉絮,也摊在太阳底下,除除湿气驱驱虫。 在极北地宫,是不存在晒太阳一说的。衣服、被褥、药材等等,都是在暖房进行的。暖房的四面墙呈中空,伙房出来的热烟,经过管道进入暖房墙壁,环绕一圈最后从暖房的烟道出去。 如此一来,暖房一年四季温热干燥。整座地宫围着伙房修了五六所暖房,分别用于烘衣服、烘被褥、烘药材、烘菜干等等。总之在地宫,暖房取代了太阳。 这里显然就不一样了。清苓感受着朝阳的暖热,这才早上呢,就已经热的动一下就浑身冒汗了,到晌午、正午,走太阳底下能把人烤焦咯。 低头闻闻衣服,那个酸臭啊。可吊胳膊的夹板一日不取下,一日换不了衣服,顶多拿湿毛巾擦擦。 清苓没辙地皱皱鼻子,决定去完老大夫家,直接上山避暑,少出点汗吧。顺便摘些野果回来,家里不有口井么,盛竹篮里吊井水里浸着,晚上乘凉时吃上几颗,想想就凉快。 小金,走!出发! 提上背篓,锁上门窗,循着印象先去老大夫家。 路上遇到赶去地里出工的村民,有好奇者问她:这不盈芳丫头吗?这是打哪儿去呀? 清苓抬抬右胳膊,顺理成章的理由:找张大夫复诊。 这个点,老张还没去卫生院。你是去他家吧?前面左拐,门前有石榴树的就是了。 谢谢伯伯。 清苓点点头,礼貌地谢别对方。果然,左拐就看到一家门前两棵石榴树相映成趣。张有康的老伴陈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鸡。见清苓上门,笑着迎上来:你是建军的闺女吧?快进来坐。老头子!老头子!家里来客人了! 吼完,又对清苓说:闺女你坐,我去给你倒杯水。 奶奶您别忙,我找张爷爷说几句话就走。 不忙不忙,不就倒杯水嘛。你坐着,老头子八成在后院晒他那些宝贝药材,一会儿就来。 话音刚落,张有康从后门进来了,见是清苓,笑呵呵地说:是你啊闺女,咋地?胳膊还在疼? 不疼了,您开的药灵,不到两天就不疼了。清苓解释道,我今个来,是有个事想找您帮忙。她从背篓里拿出那株小山参,这是我前些天在山里挖到的,原想藏着需要时用,可您也知道,我囊中羞涩啊。 张有康表示了解地点点头,把清苓领进早几年看诊开方的小间,戴上老花镜,接过山参细细打量道: 好参!年份虽说就个十年出头,但野性十足。这年头很少能挖到品相这样好的参了,深山里传出有狼的传闻后,大伙儿都不敢随便进你打算换多少?不是我吓唬你个小丫头,这东西拿去收购站,给你二十块钱顶天。 清苓想了想说:钱多钱少无所谓,您能换些票给我吗? 在这里生存,除了粮食、钱,还需要各种票。 买油要油票、买盐要盐票、买豆腐要豆腐票、扯布做衣裳得有布票总之,大部分东西都得有票才能买。并且,花花绿绿、五花八门的票,似乎都集中在城镇。 第23章 赚大发了 只有吃国家饭的工人才给发票。 靠天吃饭的农民是没有的。 除那些不需要票的副食品、工业品可以用钱买回家,需要票的有钱也买不到。 除非走黑市。 有票的工人缺粮,没票的农户缺票,俩俩交易,各取所需。只是风险极大,一旦被抓到,罚款事小,搞不好还要被关进去。 清苓也是没办法,家里油盐酱醋都见底了,冬衣也需要备起来,还有冬被的罩子、下雪天穿的棉靴。 别看现在才七月,双抢之后就入秋了,一阵秋雨一阵凉,冬天很快就来临。这会儿不筹备,待入了冬,拿什么御寒?穿戴单薄的下地劳作吗? 这一想,缺的物什太多了!当家方知柴米贵啊。 张有康老伴送茶水进来,看到老伴手里的人参,又听清苓说到票,心知是怎么回事,也知道自家老头别的不爱、就爱这些草药,回屋拿来一个老式妆奁盒,当着清零的面打开。 闺女啊。你看这些票里有你需要的没? 张家攒下的票也不是很多,拢共就七张日用品工业购货券、一张伍市尺还有三张壹市尺的布票、四张连号的烟票、一张叁斤的红糖票、两张半斤的白糖票、六张一人份的豆制品票、两张分别是壹斤和半斤的猪肉票,另外还有一小叠的粮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