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286.权归于上
没办法,作为一个以陆权为主的国家,能够在海洋上保持战斗力的主帅实在是太少了,最多也就只有在河里打仗的经验,可河又哪里能跟宽阔无边的大海相比呢,等到靠近辽国边境时,必然会遭到对方军队的阻拦,这其中有可能是陆军,也有可能是近海作战部队,这就必须要一个可以冷静处理一切的统帅来带领,而裴德衍,显然很适合这一个职责,毕竟整个大宋能有渡海作战经验的人也就他一个了。 所以徐清便把他推荐给了枢密院,范仲淹等人也早就了解过裴德衍的人品和能力,再加上韩琦的大力推荐,所以范仲淹等人也就很快便同意了徐清等人的推荐,让裴德衍直接担任了燕云十六州总统帅的职责,官阶从二品,等同副宰相,当然,也只是等同而已,在宋朝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文武官员即便是同级别的官员也有着很大的变化,就像枢密院使作为全军的总统帅却是一个文职,历史上只有狄青以武官之身担任过此职,就这还被当时的文官们骂的狗血淋头,最后郁郁而终,文武之间的差别,就在这样的细节中毫无遗漏的体现出来。 不过这个职位对于年仅二十三岁的裴德衍来说绝对是高位了,再往上,也就只能封侯了,这可就是封妻荫子的事情了,大宋朝立国如此之久,除了外戚直接封侯之后,鲜少有人能够凭借军功封侯的了,若是裴德衍能够做到,那还真的是打了他爹裴裕狠狠一击耳光了。 裴德衍带着一千多艘战船和三万名士兵从青州港出发,一路向上,途中虽然经历了几次暴风雨,不过因为长久的建造海船,所以现在宋朝所使用的海船相比起以前的海船,质量当然是上升了好几个等级,所以等到达武清的时候,整个船队只损失了一艘船而已,这对于一次长达十天时间的近海航行来说,已经是十分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 当然如此大规模的船只行动也引起了辽国人的注意,通过打渔的渔夫,宋朝庞大船队北上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辽国的军营之中,只不过此时已然为时已晚,凭借着顺风的洋流,船只的行进速度是陆上行动所远远不能比拟的,而在船队的规模上,辽国也远远不能跟宋国相比,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组织起一支庞大的海军来跟宋朝抗衡,至于陆军则更是天方夜谭了,宋国等人所登陆的武清镇旁的数十座城镇,此时已然都被民兵所控制,辽国可以说已经在这里丧失了统治的基础,这绝对不是短短十天时间就可以结束的,所以想要阻拦裴德衍的登陆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当裴德衍所率领的庞大船队抵达武清的时候,整个港口上所有的汉民都不由的齐声欢腾,尽管其中有不少人在十几天前还对宋朝保持着敌意而将辽国视为自己的母国,可此时,当看着宋朝那无比巨大的船只无边无际的停靠在武清港时的壮烈景象时,他们不得不为自己身体里所流淌着的炎黄之血感到自豪,这一艘艘的战船,便是一个文明的象征,他代表了这个文明的长久不衰,代表了这个文明的繁荣昌盛,而他们,则是这文明之下的一份子,这种与庞大历史站在一起的感觉,配合上数十天来针对辽国的艰苦抵抗,一下子让所有人的心中都舍弃了辽国而遵从了宋国。 不得不说,文化入侵有的时候确实要比蛮横的入侵更加有效,也更加让人害怕。 而裴德衍看着眼前这万民欢腾的样子,心中也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自豪感,来到这里的人,除了最前排跟他寒暄着的人穿着还算过得去的衣服之外,其余的人身上大多都穿着一些麻布制作的衣服,自从棉花开始普及开来以后,整个宋朝境内现在都已经很少能够看到用粗麻做的衣服了,而在这里,这座在辽国甚至能称得上发达的武清港口城市中,竟然大量的人穿着粗麻制作的衣服在欢呼着,这种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裴德衍的心中也不由得的一酸。 也就在此刻,他的心里不由想起了徐清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让老百姓过得好,比什么都重要,原来裴德衍对于这句话根本就不屑一顾,什么叫做老百姓过得好就比什么都重要了,难道人的尊严就不重要么,难道人为了过得好就可以没有血性么?裴德衍十分不认同这样一句话。 可现在,看着这些嗷嗷待哺的饥民,裴德衍的心中蓦然之间觉得这句话竟然说的是如此的有道理,辽国在加税,可加的税所产生的税赋甚至都没有宋国一年财政收入的一成,而宋朝其实也在加税,只不过是用了捐款的名义而已,可得到的善款却是十倍于辽国的增税,两边都在加税,可得到的结果却截然不同,一边更加的团结了,而另一边却已然分崩离析,裴德衍一直不太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只能把结果归结于老百姓太傻了的缘故,竟然会相信捐款不是加税。 而现在,他明白了,老百姓从来都不笨,他们其实很清楚的知道,现在这个关头,捐款其实就是在加税,只不过一个是针对所有人,而后者则是针对那些有钱人,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之所以会造成两国之间有如此巨大差异的原因,裴德衍现在算是看明白了,答案就在徐清的这句话中,老百姓日子过得好,比什么都重要。 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了,便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国家的未来,便会真诚的将这个国家当做自己的家来爱戴,便会真的被远方的故事所感动,而吃不起下一顿饭的人是不会想这些的,在他们的面前,明天能不能吃到饭,要比什么家国天下重要的多了。 就像现在,眼前的这些人是真的热爱宋国么?裴德衍的心中是打着问号的,甚至可以直白的说,眼前的这些人心中,对于宋朝的认同度是绝对不高的,甚至是根本没有的,为什么? 因为他们在这片辽国所统治的土地上早已经生活了上百年的时间,经历了最起码祖孙三代的时光了,对于辽国的尊崇已经是刻在了骨子里的东西,让他们短时间内就放弃自己的故国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就像一对讨人嫌的父母,尽管孩子讨厌他们,可依旧会把他们当做父母一样,这些百姓对于辽国的讨厌其实大抵也是如此,可现在,当他们看到宋朝这豪华的军队以及数不尽的物资从船上运下来的时候,他们的眼中立刻就变了,那是一种真正的心悦诚服,这一点裴德衍看得出来。 登陆上岸之后,裴德衍立刻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各地民兵领袖见了一面,在徐清强大的实力之下,以及携带着宋朝皇帝圣旨的无上地位,非常迅速的得到了所有首领的认可,对此裴德衍自然也毫不吝啬,在出发之前,皇帝就亲自告诉过他,只要能拿下燕云之地,封官许愿不是什么问题,甚至还直接给了他两百道押了玉玺的空白圣旨,只要是五品以下的官,不需要向朝廷报告,直接册封便是了,有了这样两百道相当于银行支票存在的圣旨,裴德衍自然不会浪费,在开完会之后便立刻把这些人的名字写了上去,有些是举人或者是进士的,便直接册封为县令,知州,民兵领袖则按照其所带兵力直接册封为都尉、大将,一片任职命令下去,整个民兵部队便被迅速整合了起来。 从此刻开始,他们便真的是一艘船上的蚂蚱了,有着共同的利益,而共同的利益往往使人更加团结在一起,裴德衍深知这一点,不过他也知道,光是团结起高层并没有什么用,更需要做的则是让整个燕云十六州数百万的汉民全部团结在一起,这才是他需要做的,为此他还需要做很多的事情。 不过他最优先的事情,就是赶紧将整个燕云十六州境内多达三十万的民兵部队先收整起来,让他们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各顾各的零散个体,被逐一击破的滋味并不好受,裴德衍也不想面对这样的失败,所以他在接管军权之后便立刻开始执行起了自己的命令,让所有身处在后方的城市将士兵全部调派到前线的城市中去,然后将民兵中的幼儿和老年人全部剔除出队伍,还有行为不良的人,体力不支的人,以及与辽国安通款曲之人,凡是不符合裴德衍要求的士兵,便全部回到故地,剩下的士兵则立刻到达前线,开始准备巩固汉民在这里所得土地的安全。 这样的命令无疑对整个民兵联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毕竟他们的心中可没有将军权归于中央的意思,当个土皇帝可比当个臣子好多了不是,裴德衍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剥夺他们的兵权,可是即便心中反对,这些人也那裴德衍没有一丁点的办法,谁叫裴德衍的身边有三万人的作战部队还有皇帝的圣旨呢。 未来等到宋朝统治了燕云之地以后,必然会将所有军队收归于上,到时候这些士兵的军饷,包括这些首领的军饷必然是要由朝廷来供给的,若是现在便抗旨不尊,裴德衍完全可以带着人马立刻回到宋朝,凭借着这帮根本就没有任何打仗经验的民兵部队,面对辽国的进攻能坚持多久? 所以即便心中很是不情愿,可众人最后也只能纷纷交出了兵权,而被裴德衍这番威逼利诱之后,众人之间热火的气氛也逐渐冰冷了下来,对此裴德衍可不想去管,自己来这里,可不是为了让他们开心的,而是为了让宋朝赢得战争的,哪来那么多时间去安慰大老爷们? 徐清在确定了此事之后,便立刻催促着所有人带着自己从宋朝带来的军官去自己的军营开始进行筛选,而那些即将担任知州和县令的人,裴德衍则把他们留了下来,讲了好一番宋朝对待他们的态度,以及未来的好处,要求他们以后十六州土地上所有的财富必须直接交给自己,而不能交给那些民兵首领,随后便放他们回各的城市去了,当然,回去的路途之上,裴德衍给每个人都几乎派了十名精锐的士兵以保护他们的名义待在了他们的身边,其真实目的为何,自然是不言而明了。 做完了这一切,裴德衍便立刻带着剩余的部队快马加鞭般向着前线而去,此时的燕云之地,尚有十万左右的辽国兵在其中占据着好几座大城,若是按照他们的实力,是完全可以很轻松的打败这三十万民兵部队的,不过这十万部队分布的却很零散,这也导致他们的战斗力无法统一在一处,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民兵才还算是安全,不过有几处的实力还是十分强大的,若是让他们突破了各自的包围网联合在了一起,那就大事不妙了,所以裴德衍必须尽快赶往那些麻烦的地方,以免麻烦变成灾难一发不可收拾。 而在另一边,宋辽边境线上的瓦桥关外,一场巨大的战役正在悄然打响,在战场的南方,是一支由步兵为主,以骑兵为辅的庞大战队,在这支部队的后方,一共有着三百门火炮安排在军阵后方的缓坡之上,而在这些步兵的面前,则由火枪兵取代了一部分的弓箭兵,总数为一万人的火枪兵分成三个队列站在最前面,双手持平于肩膀,黑压压的枪口指着对面那支由骑兵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军队,一股浓烈的压抑气息开始蔓延,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一道开战的命令。 韩琦站在后方的高台上,在他的身边是宋朝最精锐的禁军铁骑,由殿前指挥使兵马司长直接指挥,总数大约在三千人左右,每一个人都是世代为宋朝效力的功臣烈士之后,在他们的中间,便是韩琦的高台,上面站着韩琦,韩琦背靠着一杆巨大的军旗,那上面刻着一个用甲骨文写就的宋字,旗帜非常的大,即便是在百米之外,依旧能够清晰可见,这面旗子,便是整个军队的魂魄,只要他不倒,宋朝的士兵们便会勇往直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