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霍童线狮
书迷正在阅读:丹房主人文集、原谅她、燃灯续昼(1v2 强制)、被直男死对头赖上以后、夏日汽水、苏苏修炼法则、大崎山人文集、卿卿薄幸、谁给自己戴绿帽啊?(1v2、伪骨强取、高H)、螺旋深井(骨科 校园)原名伪君子哥哥死活不承认爱
深秋闰九月初,我们来到宁德霍童,有幸观看了一场盛大的线狮表演。 线狮表演是个体力活,十几个粗壮的汉子气喘吁吁地折腾着两、三个布狮子,真是够呛的事。线狮是用手拉的,不是舞的。许多人在舞台后面用力拉扯着一头布狮子,让它左右摇摆、扑腾跳跃,这活灵活现的绝活儿,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宁德霍童的线狮是一种汉民俗文化,它源于明嘉靖39年,原本由汉族民间的单狮表演,逐渐演变成如今的三狮、四狮、五狮表演。据传,霍童的线狮表演,是为了纪念隋朝谏议大夫、霍童开山祖黄鞠公造福乡民、恩泽四方而举行的一场“二月二”的盛大灯会。 霍童线狮大的重40多斤,小的重20多斤。它们主要是通过头绳、尾绳及腮绳的拉扯,来控制台上的狮子动作。 线狮艺人站在舞台后面,或弓步或马步或直立,双手各牵扯着一条绳索,舞动着台上的狮子,使它们随着节奏立、坐、卧、蹲,或摆首、跳跃等,动作看起来真实自然、诙谐灵巧、动静兼容。更奇的是,艺人们还可通过绳索对狮嘴的控制,让线狮含球吐火。 在强烈的灯光和打击乐器的配合下,线狮的动作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舞台上的灯光和铿锵的锣鼓声,更让人为之震奋,其力感度极强。 因为是灯会活动,故最初的线狮表演都是跟着队伍边走边舞的,后来慢慢发展成为有固定表演舞台节目。表演者站在舞台的后面,拉扯着绳索,在距狮子大约5-10米不等的距离间进行操纵,舞台上的狮子越多,后台的舞狮艺人也就相应增多。一般情况下,一头台前狮子,至少应在后台配备有三个训练有素的线狮艺人。每个组中一人为主手,其他二人为辅手,外加一个娴熟的操球手。 故此,若是前台有三头线狮,至少得有十个人在控制场面。另外,再加上鼓、锣、嚨仁样击打乐器的操手,一台线狮表演下来,得有十几个人。击鼓手是这个团队的总指挥,其它人员则必须根据他的鼓声节奏,来操纵台上的线狮。因此,线狮艺人不但要有娴熟的提线技巧,还要有充沛的体力,一场大戏下来,一个个气喘吁吁,满头是汗。 线狮由多种材料缝制而成:先以竹篾作骨架,在骨架里塞入棉花、布料、橡胶皮,再于外面包上一层黄色彩布,缝制上由塑料丝制成的彩色狮毛,一头流光溢彩的狮子,就这样做成了。最初的线狮体积只有木偶大小,后经数代艺人不断改良,发展成今天威风凛凛、有点庞然大物的狮子,其内部结构也由简单变得相对复杂,增强了灵活性和真实感。 2006年5月20日,该戏目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德市霍童的线狮,从此更倍受世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