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 第82节
书迷正在阅读:钓系指挥官,在线训狼、Alpha伪装计划、全世界唯一的Omega幼崽、小猫咪今天掉马了吗、作为网文写手的我选秀出道了、霸总守则、这白莲花,她当定了、朋友喜欢的那个女孩、修士夫妇在八零、过气影后的私有渣Alpha
陈规道:“自王观察到襄阳,减免赋税,不兴大役,百姓着实得了好处。百姓日子好过,商贾才能兴旺。难怪王观察不从农民的手中收钱,城中工商业大兴,才有这底气。” 一边说着,几个人都羡慕不已。这个时候,对各州来说,最难的是养兵。养兵就要钱,搜刮的钱太多难免影响百姓生计。周围州军,无不在为此事烦恼。 其实仅是收工商税,王宵猎怎么养得起数万大军?来钱最主要的方法,还是官营工商业。再加上军队不是靠募兵,养军费用大大降低。当然,军费这样降低是有条件的,实际上是由地方分担了一部分。 走不多远,见前边一处建筑前人群稠密,格外热闹。陈规问陈与义道:“那是什么地方?” 陈与义拱手:“那里是城中新建的供销社商场。因为货物齐全,价格便宜,生意才格外红火。” “在德安府的时候,就听说襄阳这里有个供销社。百姓手中的余粮就是供销社在收,价钱比粮商高得多,百姓才得了好处。没想到他们还开了商场。走,过去看看。” 闲来无事,几个人信步到了商场外。见是一处两层的建筑物,上面写了“供销社商场”五个字。好大的门,无数百姓进进出出,好似乡下的集市一般。 几个人进了商场。一进门,就是一处巨大的菜市场。柜台围成一圈,上面摆了各种水果。蔬菜,售货员在里面卖货物。此时八月天气,正是丰收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水果应有尽有。诸如菱角、嫩藕、茄子等等,摆得满满登登。周围围着百姓,挑选着各种各样的蔬菜。 陈规道:“这样卖菜,必有大的菜园。去非,供销社还种菜么?” 陈与义道:“供销社倒不种菜。不过襄阳府有专门的菜园,诸般蔬菜都有。种的蔬菜除了拿到这里来卖,还供应城中几个官营酒楼。这菜园一是赚钱,再一个培育蔬菜新种,造福百姓。” 几个人一起点头。种菜赚钱,官府办个菜园不稀奇。但进行蔬菜研究,培育优良品种,就足见用心了。这是王宵猎办的官营工商业的特点,除了赚钱,还做研究之用。 走过卖蔬菜水果的,就到了卖干货、调料的地方。此时已经到了尽头,不过摊子一直延伸到了外面去。接着是卖肉,后边是卖鱼,卖鸡、鸭、鹅、鸽子,应有尽有。在这片空地上,还有卖活牛的,卖活驴马的,卖活猪养的,旁边甚至还有卖饲料的。 解潜看了苦笑道:“城里人家,怎么会买这种东西?” 陈与义道:“说的是。城外的百姓,要买这些只能进城来。城外边,只有集市上有卖。每到集市供销社也会去,那里生意也是格外的好。” 席益点了点头:“办这样一处商场倒是不错。货物集中到一起,买什么百姓都来。” 陈与义笑道:“供销社的作用主要倒不是办商场,而是能互通有无。只要在这几州之内,凡是有用的货物供销社都会去收购,而会卖往各地。如此供销社赚了钱,百姓卖货得了利,买货的人得到方便,众人皆满意。现在还是刚刚开始,货物不是非常齐全。” 众人听了眼前一亮,明白陈与义的意思。 天下不管是哪个地方,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特产的。仅靠商人贩卖,百姓其实得利不多。不只是商人压低价钱,他们运输、售卖的损耗也高。供销社的网络足够大,卖的渠道足够广,本钱也充足,可以收各地产的特产,运到城中贩卖。这样就沟通了买和卖,形成一个商业网络。 这是供销社的本意,一供一销,串联起一个商业网络,城中的商场其实并不重要。其实王宵猎正在筹划单独设商场,与供销社这种乡下集市的模式区分开来。与后世做比较,供销社虽然也有商场,但其规模不大,多设在县城乡镇。城市的商场是百货商场,后来是超市,往往是一城地标。 相对商场来说,供销社对农村的作用更加重大,商场则偏重城市。 几个知州一看,就知道这是个赚钱的方法。可自己只管一州,这生意却要求范围越大越好,最好天南海北,哪里的货物都有。只能感到可惜。 到了二楼,就不像一楼那样嘈杂。靠近楼梯口是书店,摆着各种书籍。这是文人的本行,几个人都凑上去看。最多的自然是儒家经典,还有《唐诗》、《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唐朝的志怪小说,各种杂史。最后竟然还有此时的话本。市面上常见的说话人说的故事有五六种,当然最多的还是说三分故事。 陈规拿起一本翻开看。见里面语言俚俗,故事粗糙,不由皱起眉头,对陈与义道:“去非,这些书是哪里来的?卖给百姓,不是要教坏了人?” 陈与义道:“这是观察特意招人来写的。观察说,我们这几州与其他地方不同,广设学校教人读书识字。不是所有识字的人都喜欢经典,有人就是喜欢读故事,所以特意找人编了这些故事书。说是人识了字之后长时间不读书,很容易忘掉。这些书不是教人,就是让人看故事而已。” 放下书,陈规摇了摇头,没有说话。看样子甚是不满意。 统治者常说,官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化子民。所谓的文化,也是以文化之。识字的人,当然要读经典才对。不然,识字有什么用?王宵猎到底不是科举出身,不知道这些厉害。 再向里走,就是各种文房用品。再后边,就是各地的特产了。比如汝州瓷器,虢州澄泥砚、襄阳本地的漆器、唐州的栗子、内乡的蘑菇和木耳,诸般种种,琳琅满目。 席益道:“这些东西俱是各地名品,时常耳闻。但集中到一处售卖,实属不易。” 陈与义道:“供销社新开,现在收集的各地特产商不完全。等过上一二年,必然改观。观察有意让供销社收集各地的土特产,行销于天下。” 陈规赞道:“如果真能做到,真是前无古人的事!” 后世的供销社虽然并不总是全国一体,但基本做到了这一点。当然,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这一作用不必再由供销社承担了,是另一回事。 在工业不发达的年代,供销社对于社会的作用是绝不可小视的,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发展。 再走几步,见是一个卖各种铁制品的柜台。几个人凑上前,见一个柜台前面写了“轴承”二字,上面摆了各种各样的轴承,不由仔细观看。 轴承当然大家都认识。从古老的马车开始,便就少不了轴承。到了宋朝,种类更加繁多。特别是开封府当年有几种水磨,规模巨大,就用到了不少的轴承。 此时的轴承,有木制的,有青铜制的,当然也有钢铁的。不过不管是青铜的还是钢铁的,多是铸造而成,比较粗糙。这里的轴承则不同,几乎全部由钢铁制成。各种规格,大小皆有,而且看起来都极为精致。摆在柜台上面,看起各竟然极是光亮,一丝锈都没有。 陈规指着轴承,道:“为什么会有这种东西?此物虽然有用,却没有必要摆在这里。” 陈与义道:“观察特设了一个轴承社,专门研究轴承。经过半年多努力,他们制出了一些,特意在这里售卖。有心思精巧之人,可以凭此制做许多机械。” 解潜道:“看此物的样子,必然价钱不菲。哪个人愿意在这上面花钱。” 陈与义道:“此事我也想不明白。不过观察说有用,下面的人自然不敢小视。” 在机械工业中,轴承的作用不可小视。一般来说,机械分为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和控制部分。在这几部分中,凡是转动的地方几乎都离不开轴承。轴承工业发展起来,能极大推动机械工业的发展。哪怕没有蒸汽动力、电动力,仅仅靠水力、人力、畜力,也可以发展出大量机械来。 机械可以极大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怎么重视都不过分。而作为机械发展的基础工业,如果能够推广轴承,将大大推动社会发展。 第185章 官营与民营 从供销社商场出来,几个知州赞叹连声。有几个甚至心里在想,回去自己也开一个。此时凡是赚钱的商业,鲜少官府不插手的。哪怕是官营的经营不容易,也会作价承包给个人。 宋朝的店铺,由官府所有,承包给个人是非常常见的。有扑买,官府定个价钱,哪家承包了必须保证每年给官府交这么多钱。赚的多了归自己所有,如果少了就要用家财补上。到了后来又出现一种方实名投状。就是官府不定价,由百姓竞买。各自写了价钱,投到一起,最后出价高者得。这种方法,在后被称为投标。为了胜出,经常有人给出不正常的价钱。 不管哪种方法,官府是稳赚不赔。不管生意怎么样,官府的那一份钱是不许少的。而且不管是扑买还是实名投状,都要有低押。如果还不上钱,官府把抵押物没收。 王宵猎这里,几乎不采用这种形式。规模小而且官府不方便经营的,官府并不插手。鼓励发展也只是提供优惠,招集一些相关人家,组成社的形式。社由民间组成,建成之后官方监督。官府收税,并不直接插手。赚了入社的人家分钱,赔了也是他们自己负担。换用后世的话说,就是集体所的制。 会社经济在唐宋年间非常盛行。有所有的人一起出资、一起经营的,也有几人出资按股分红的,形式多种多样。这种经济形式,明清时期罕见,反而中国人不熟悉了。大的会社,有些类似于后世的股份公司,有的还会雇专门的管理。主管、掌柜,有一些就是真正的经营者,东家只管分钱。 规模大的,如果官府决定参与,都是由官府出资,派出官员看着,雇人经营。某种程度上,这类似于后世的国营工商业。不过这里除了官员外,没有编制,不是铁饭碗。除了是官府所有外,其余与一般的企业相差不大。而且根据需要,有时要完成政治任务。 此时的宋朝,一些大规模的工商业,由官府所有并不奇怪。以前的开封城里,制作军器,以及纺织制衣等等,都有大量工人,甚至有超过万人的。 对于古代的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所有制的困扰。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只要赚钱,那由官府来掌握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要是赚钱的,那由官府来赚比由商人来赚好。 几位知州见到供销社生意好,自然就在心里琢磨。现在正是费钱养兵的时候,只要有钱赚,当然不能放过。只是苦于地盘狭小,不像王宵猎占据几州。 走了几步,突然看见前面挨着几家店铺。两家面馆,三家酒馆,相隔不远。 席益对陈与义道:“这几家馆子看起来不小,可是襄阳府属下的?” 陈与义道:“知州所说不错,里面两家是府衙门的,还有三家是制置司属下。” 陈规道:“有什么不同?” 陈与义道:“王观察的习惯,什么行业都想仔细研究一番。便是喝酒吃饭也是如此。里面的两家面馆一家是卖的是削面,还有一家卖的是拉面。制置司属下有专人研究这些,找出做得好吃的做法。这两家面馆便是他们所开,生意兴隆。襄阳地方,还没有人学到他们的做法,开不起来。旁边那家大的酒馆也是制置司之下,专门卖大锅菜。就是一口大锅烧许多菜,分成一份一份来卖。制置司里,军中本来就是这样做饭,有专门人研究,别人岂做得过?是以生意好。另外的两家酒馆,一家是卖平常小菜的,还有一家是学着做大锅菜,襄阳府开的。” 众人觉得新奇,制置司的商业和府衙门竟然分开,不知有什么讲究。按说起来,襄阳府的钱不就是制置司的钱?何必分的清楚? 宋朝财政的特点,是财权高度集权。原则上来说,除了很少的钱粮,天下钱粮都总于朝廷。以前是由三司来管,后来归于户部。地方州县除了官员俸禄,其余几乎所有的钱粮都属于朝廷。每年都要大量运往京城,剩下不运的,称为系省钱粮,名义上一样是归于朝廷的。 地方的财权很少。州一级还有公使钱,用于官员开销。县一级连公使钱都没有,平时县官要吃点好的、招待客人,经常是命下面的吏人操办。吏人自己出钱,买鱼买肉。 有句话是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有的人说,这写的是中国古代的情况。其实不是,这是清朝的情况,其他朝代并不如此。中国古代数千年之久,政治制度不知道改了多少次,很多事情不能用一句古代来概括。 宋朝由于州有公使钱,附廓县的知县、县尉等也可以使用,待遇比其他的县要好一点。 由于州县财权不大,王宵猎这里,是允许州县对制置司的工商业收税的。除此之外,还允许州县自己开办工业商业。当然一样交税,不过利润归于地方。 除了由于政治原因,官方开办工商业是要赚钱的。不能说办了店铺、工场,反而亏钱,那样怎么行呢?必须亏的,必然是政治原因,另外拨钱,与一般的工商业不同。 王宵猎不苛待官员,当然也不会苛待地方官员。所以允许他们办工商业,就是县里,也允许他们有公使钱。钱赚得多了,还可以分红。这些钱除非是特殊原因,制置司并不会收上去。 听了陈与义的解释,众人都称稀奇。王宵猎财政上并不集权,养兵的钱到底是哪里来的? 其实地方上的办的工商业,是制置司不愿意的边角料。地方不办,也是商人办。如果开了与制置司同样的店铺,挤了制置司的生意,那也没有话说。各种资源更优越的制置司做不过州县,还有什么借口可说呢?关门是应该的,因为无能吗。 这种小铺子,几位知州当然是不会进去的。他们这几天吃饭,除了在衙门里,其余都到最大的酒楼江边酒家。问了陈与义,才知道这里卖的面酒家反而没有。有几个好奇,命人定几份送到酒家里。 走在襄阳城里,几人越看越稀奇。这里的商业繁荣,但模式与其他地方不一样。虽然有大量的官营工商业,但也不禁止民间百姓做。有的百姓心思灵巧,把官营店铺里的技术学个八九不离十,生意极是红火。官府只是收税,并不会打击他们。 用王宵猎的话说,除了禁榷之类官府专营的门类,其余的不禁止百姓进入。官方竞争不过,是主管的官员没有本事,没有多余的话说。 第186章 张浚 到了闰八月,天气明显凉了下来。太阳划过中天。中午的酷热退去,江边的凉风起来。一众官员站在岸边,有衣服穿得薄的,竟然感觉到有些冷了。 当大片的白帆映入眼帘,众人都暗暗松了一口气。张浚终于来了。要是今天不到,明天还要再来折腾一番。迎接仪仗浩大,这样折腾谁受得了? 纤夫拉着船慢慢靠岸。王宵猎略整一整衣衫,带着众人迎了上去。 张浚步出船舱,看着汉水岸边的众人,目光如炬。此次自己奉命去川陕,责任重大。此时京西北路已经彻底沦陷,除了翟兴等少数人,基本被金人控制。京东路正在激战,宋朝没有重兵,前途不乐观。惟有陕西路,大多州军还是宋军在控制,依然有重兵,可以与金军一战。 张浚带着一众随从官员下船,王宵猎带众官迎接,行礼如仪。 看着王宵猎,约摸二十岁年纪,还带着些稚气,张浚心里微微感到奇怪。现在京西路,就是河南府的翟兴和襄邓地区的王宵猎实力最强,却没想到他竟如此年轻。 张浚三十出头年纪,面色白净,颔下无须,看起来就是个文弱书生。不过面色威严,目光锐利,不怒自威,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人。见他如此年轻,也出乎王宵猎意料。 下了船,迎到了制置司府衙。张浚到后边换衣洗漱,王宵猎与众官等候在外。 不多时,张浚出来,王宵猎与众官上前拜见。 张浚说了几句客套话,加重语气,道:“金贼破京城,依然对本朝侵扰不已。如今京东路和两淮战事正酣,云中金军正在集结,到了冬天必然又是一场恶战。现在朝廷兵马,最大股的就是陕西路的三十万大军。在下不才,奉朝命去陕西,与金军决战于关中!一战成功,东下收复两京,大事可成!” 王宵猎心里不以为然,面上与众官一起叫好。 宋朝三十万大军,从兵力来说,当然有与金军决战的实力。但问题是,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可疑,将领可疑。张浚虽然自视甚高,实际也缺少当帅臣的能力。王宵猎的记忆里,直到黄天荡一战,宋朝才有战胜金军的较大胜利。陕西与金军决战,大多又是败仗。 接下来,张浚讲了现在形势,朝廷的规划。听起来一板一眼,倒也没什么毛病。 汪若海曾经说过,天下形势关中为首。听说张浚到陕西,心中激动。只是现在他是京西南路的提点刑狱,不然真想跟着张浚到陕西。 讲罢了,张浚介绍了处己的随行官员。八字军首领王彦统率前军,刘子羽参议军事,傅雱、冯康国主管机宜文字。何洋、甄援等随行,声势极为浩大。 张浚以知枢密院担任宣抚处置使守川陕,半天下之责,位高权重。此次去川陕,张浚自己也是意气风发,做事雷厉风行,不容任何人推托。 说罢了,看看天色将暗。王宵猎在后衙准备了酒筵,为张浚接风。 众人落座,士卒准备着酒菜,众人闲聊。 张浚对王宵猎道:“制置在开封府时,据闻与我前军统制王彦相交。闲时听他讲,你做事稳重,好学上进,是难得将才。今日一见,果然是一时之选。” 王宵猎拱手:“防御过眷了。只因家父统兵勤王,流落于开封府周围,不幸战殁,我不得已接了统军之责。自知年幼,所知不多,做事谨慎。当时在开封府时,多亏防御不断教诲,才略知军事。” 张浚对身边的王彦道:“今日的王宵猎,可不是京城时统兵几百的时候可比了。我听闻现在养兵过两万,周围势力无人敢正眼瞧襄邓两州。还能这样谦虚,甚是难得。” 王彦道:“当时在京城,制置统数百乡兵,于军中的事确实所知不多。但做事果断,临战勇猛,非是常人可比。终有今日,不是凭侥幸。” 张浚点了点头:“难得,难得。面对国难,王通判散尽家财,起兵勤王,可知其忠勇。制置子承父业,转战多处,终于有了今日局面。以后练好了兵,必然有大功!” 王宵猎只道不敢。没有想到在京城时跟王彦结下的善缘,今天还有此大用。现在张浚最倚重的人才就是王彦和刘子羽,他们的话特别管用。京城的时候,王彦对王宵猎印象不错,这些日子在张浚面前说了许多好话。此次选择在襄阳接见数州官员,便有这个原因。 不多时,酒菜上来。今晚的菜是王宵猎特意挑选的。结合自己前世见识,一是要精巧,让人眼前一亮。不用太贵食材,毕竟这是国家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