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余雪 第79节
长乐亲眼看着方才还冷若冰霜的帝王,眉眼不自觉地舒展开,像是整个人都柔和起来,他没再多说什么,便同陈元思出去了。 丞相为长乐倒了一杯茶,温和地开口:“你母后的事……节哀吧。” 长乐有些惴惴不安地坐下,抓着茶杯,闻言摇摇头,低着头说:“……这是最好的结局了,我知道的。” 她小心地多看了两眼崔锦之。 母后和皇兄不会在她面前过多的谈论什么,可长乐也能隐约从其中知道,崔相是萧家不可轻视的……劲敌。 这样一个在燕国百姓心中近乎神的存在,竟然是一位女子,说不好奇,那是假的。 她犹豫了一下,咬咬唇,却听对面的丞相突然开口问她:“你会骑马吗?” 长乐一愣,“会一点儿……母后从前让人教过我,可是……” 可是祖父进宫后,皱着眉训斥了她一顿,说公主就该有公主的模样,自此以后,长乐便再没见过那个曾经教授她马术的人了。 丞相抬起手,抿了一口方才泡好的茶,才冲她笑道:“我倒是很会骑马,若有机会,倒想斗胆教一教殿下。” “崔大人……会骑马?”长乐有些不敢相信。 “我幼时随一位游医四处谋生,不是走得连脚上的布鞋都磨破,便是不眠不休地纵马赶路。”崔锦之面容平静,脸上始终噙着淡淡的笑,让人不知不觉地放松下来,“那个时候身子也很弱,才学骑马时总是将腿磨破,但那位游医的医术极好,为我上了药便逼着我继续赶路。” “其实哪怕不上药,我也不敢停下来。那时候民生凋敝,到处都是杀伤抢掠的流匪,心中整日里想的都是——怎么样才能活下去。” 长乐听得有些呆了,她一瞬不瞬地望着眼前这个温润的女子,只觉得崔锦之那双黑眸中仿佛氤氲着无端让人沉静下来的力量,轻易地将她洞悉了个透彻。 “殿下,”她轻声开口,“你想出去看看吗?” 长乐不知怎的,微微张了张唇,仿佛有千言万语都堵在了喉咙。 丞相……知道她在害怕些什么。 从母族强盛,颇受宠爱的公主,便成乱臣贼子的亲皇妹,长乐的心中是难以言说的惊惧。 她不懂为什么在众人眼中注定会登上皇位的皇兄会突然逼宫谋反,从来温和的父皇会对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痛下杀手。 皇兄伏诛,母后入狱,整个萧家一夜之间倾覆。 长乐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下场。 她来见崔锦之,也只是想问一问,母后的尸身被放在何处,如果可以,能不能让她带走。 可猝不及防地,听到了这句话。 崔锦之仍然温和地继续说到:“如今的大燕与从前大不相同了,四海波静,百姓耕读渔樵,但殿下也能瞧见世间许许多多的苦难与不公。” “我身边有一位友人名叫荣娘,她过些时日要回闽州,若殿下愿意,第一程路便可随她一起。” “闽州,是当年洪灾席卷之地吗?”长乐问道。 “是,闽州郡守周大人颇有才干,当年我前去查案,便是周大人相助。殿下若去了,到可以看看如今闽州的风貌。况且闽州水系颇多,四通八达,又位于沿海,陛下想开通河海两运,大概会从此地入手。民风开放,易于教化,日后昭明书院的推行,也会从这里开始。” 长乐一直沉默地听着,丞相说话永远不疾不徐,又温和地让人如沐春风。她第一次知道,原来女儿家之间谈论的,可以不是闺房心事,不是琴棋书画,还可以像男子一般对政事直抒己见。 她突然开口:“可若是我四处游历,他们……他们不会议论什么吗?” 丞相轻轻放下手中的茶盏,在桌上发出一丁点声响,长乐却下意识抬头看她。 崔锦之的背脊纤弱却笔直,眼神清亮平静,定定地望向长乐的眼底,“以后不会了。” 长乐微微笑起来,像温暖的冬阳,照得人心中酥酥麻麻的,她郑重地站起身来,冲崔锦之行了个礼,却听丞相又道:“殿下母后的骨灰坛,我已让人交给元思了。若可以,殿下便找一片山坡将她埋葬……她会喜欢的。” 长乐离京时,正是初夏,元思亲自将她和荣娘送上了马车,又派了一小队侍卫护送他们。 他看着长乐掀开车帘,回头冲他用力招手,脸上是许久未曾见过的、真心实意的笑。 还是没来得及将那封和离书交予她。 不过待她见识过京城之外的天地,回来后也一定不想被束缚在此地了吧。 * 暮去朝来,日月如流,不知不觉间竟也到了第二年的春日。 春雨淅淅沥沥地顺着檐脊落下,敲打着湿润的青石板,陈元思收起油纸伞,肩头还带着点点水汽,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却没有急着打开。 长乐离京快一年,总是会时不时寄一封信回来,告诉丞相她的所见所闻。 她去了在周景铄手下变得丰饶的闽州,去了顾云嵩驻守的西北边关。见识了山川河海,大漠孤烟。 而到了元思这里,他总是会收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有造型奇特的角梳,有挂在门下会叮咚作响的一连串螺纹贝壳,还有雕刻精致细腻的藏刀。 元思会把它们妥帖的收好,有时候瞧见了,总能想象到她那时无拘无束的模样。 后来她寄的少了些,听随行的侍从送信禀报,是因为昭明书院在闽州开设,长乐重新回到当初的第一站,在那里停留了很久。 她或是自己去书院中听先生讲学,誊写一些由丞相和翰林院编写的书籍抄本,或是跟着荣娘帮助一些女子入学,学习着周景铄如何打理闽州。 从前那个坐在摇摇晃晃的浮金喜轿中,怀揣着喜悦、忐忑,还有对未来迷茫的少女,到如今抛却开曾以为天大的烦恼,见识到了崭新的天地。 陈元思微微失笑,打开手中那封信,猝不及防地掉落下一枝梨花来。 那梨花被压得极为平整,只有凑近了才闻得出淡淡的香气。 屋外的春雨如烟似雾,沁着淡淡凉意,连空气中都氤氲着泥土潮湿的味道,陈元思不合时宜地想起一句诗来—— 梨花春雨掩重门。 他动了动唇,似呢喃着念出下一句:“欲知别后相思意……” 少年郎微微怔楞,看着檐下那道身影,一时久久不能回神。 长乐轻轻扬起下颚,那双漂亮的杏眼弯弯,溢满了能溶雪消霜的暖阳,笑着说了句,“我回来啦。” 春意正浓,长风穿过回廊,元思的心脏怦怦跳动着,仿佛终年不化的冰层之下,有微弱的溪流正在缓慢地苏醒。 他知道,这种酥酥麻麻、仿佛要从心口溢出来的情感,名为悸动。 第一百零二章 番外四 终 因着昭明书院在京城的设立,世家望族为了率先迎合新帝诏令,将家中的女儿送入其中;平头百姓期盼着能够一飞冲天,将希冀都放在了她们的身上。 霍晁表示身为陛下的心腹,自然要为陛下和丞相排忧解难,但因为他是家中独子,所以他礼貌地问了父母,能不能给他生一个妹妹。 霍夫人也礼貌地冲他笑笑,抓起家里的红缨枪追着霍晁打了两条街。 霍晁遗憾地向新帝表示自己尽力了,少年帝王微笑着做了好几个深呼吸,反复在心底告诉自己,槐安梦的毒刚刚解开,他还不能动怒。 才让某个人逃过一劫。 其实元思也问过长乐的意见,反正要再过一月有余才能离开京城,倒可以去昭明书院看一看。 长乐摇摇头,如今母后刚刚过世,京城都猜测着陛下会怎样对待她这个地位尴尬的公主,她不想在此时出去。 只有崔锦之二话不说,手一挥,将清蕴和荣娘打包送进了书院,特别是荣娘,当初设立书院的事一传出来,她沉思良久,最终找到丞相说:“若可以,我也想见到闽州设立……” 丞相笑着用手点了点荣娘的额头,“那这段时日,你便亲自去体会吧。” 各地的推行并不是像嘴上说的那样简单,还要结合各地民情风貌,润物细无声地开展。荣娘熟悉闽州,若有她相助,倒真有可能减少闽州顺利推行的阻力。 因着家里突然多了两个要念书的小朋友,崔锦之便连宫中也不待了,继续在丞相府住下,方便偶尔教导一二。 只剩下某个人孤苦伶仃的在皇宫里数着日子。 千盼万盼,总算是等来了荣娘和长乐离京那一天。 元思安静地目送他们远行,丞相看了眼他,倒没多说什么,身穿便服的祁宥握紧她的手,低声问道:“怎么了?” 崔锦之了然地笑了笑,同祁宥缓慢地走着,“我从前总担心他们成了一对怨偶,如今看来,倒是我多虑了。” 祁宥像明白了什么,回头看了眼元思伫立在原地的身影,也跟着笑道:“可惜……他还没意识到呢。” 在京中待得烦躁不安的穆傅容,自请率军驻扎在南诏附近,新帝看了眼递上来的折子,便留中不发。 从前穆傅容一心往京城钻,是因为令和帝执政,京城的局势可谓是精彩纷呈,如今大权落在了新帝和丞相的手里,只能说一句风平浪静了。 如今大燕急需休养生息,内里的沉疴还未完全拔出,与祁邵那长达半年的战争更是损耗了大燕的元气,怎么可能放任招猫逗狗,谁路过他都能惹上一下的穆小将军去南诏附近。 穆傅容连上了几道奏折,新帝全当看不见。 直到这人悄摸找上了丞相,不知道到底说了些什么,第二日,崔锦之就和新帝商议了这件事。 南诏现下忙着同各部内斗,自然是无暇关注大燕,可总有结束的那一天,调动穆傅容驻守在南诏,也能震慑一二。 只不过,还得让一个人随他一同去。 穆傅容坐在马背上,颇为嫌弃地看了眼身旁的霍晁,又收回目光。 算了,能找到新乐子就行了。 他懒洋洋地单手勒住缰绳,漫不经心地想着。 * 乌飞兔走,露往霜来。 远山青黛,枝头鸠鸣,庭院中草木葳蕤,泛着雨后湿润的水汽,折射着暮春时节融融的日光。 崔锦之收到周景铄寄回来的信时,正在同祁宥对弈,细细看完后,才缓慢地说:“在闽州设立学院,倒比我想象得要容易得多。” “周景铄从一年前便着手铺垫,更何况如今航运开通,闽州百姓南来北往地经营运送货物,见识得便也多了。”祁宥的视线还落在桌面的棋盘上,指尖摩挲着那颗白玉棋,思忖着该在何处落子。 崔锦之耐心地等着祁宥,又道:“柳之衡在南诏的贸易之策推行得如何了?” “南诏多年被困在一隅,自然希望同大燕多加贸易,且有穆傅容把守着南诏边境,推行得倒极为顺畅。”少年帝王头也没抬,答道,“不出几年,从前荒芜的南诏倒是能真正繁华起来了。” “若是如此,西北亦可效仿此法开展边境贸易,沿海一带打通海运之路,自这三处向大燕贯通贸易之路,至此全境便可真正享受到贸易之策推行的好处了。” 一个初具雏形的政策已隐隐呈现出来,崔锦之还想同他继续讨论下去,却见一旁的清蕴看完荣娘寄回来的信后,瘪了瘪嘴:“公子!你看荣娘在信中笑我!” 她跺了跺脚,“荣娘说她如今学的东西比我多了!” 丞相正想安慰她几句,却冷不防地听到清蕴来了句:“她还说周大人比公子温柔多了,教她时耐心极了!” 崔锦之:…… 少年帝王发觉自己如何下这盘棋都逃不开落败的下场,便索性丢开了棋子,听了清蕴的话,伸手圈住崔锦之的腰身,强忍住笑意安慰她:“我倒不这么觉得,老师教我时,从没见半分急躁。” 清蕴被这两人整的牙酸得紧,“我怎么记得陛下以前还被公子罚写大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