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晚唐浮生在线阅读 - 晚唐浮生 第76节

晚唐浮生 第76节

    “开渠灌田,乃大帅德政,尔等须谨记。今后每年州县差人夫修渠,亦需上工。届时营田曹司会有知水官过来提点,尔等只需跟着走便是,铲削、饭食皆由县里供给,勿忧也。”驱使官念完名单后,稍稍喘了口气,又给这些新来的民户讲明白了需要承担的义务,然后才让小使挨个领着人去指认田地、宅园。

    金崇文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朔方、德静、宁朔三县,应该都在开渠授田,以前多半是给军士家属,但现在也开始有一些民户过来了。这些人的到来,使得野外不再荒芜,村落渐次设立,人烟慢慢汇集。

    这一户一口的力量,看似微不足道,但如果持之以恒五年、十年,应该就可以看到成效了。有的藩镇越打越穷,有的藩镇越打越富,差别可能就在这里吧。

    第027章 市井(下)

    “钢一两,上品,九文钱。”

    “斧一孔重三斤,次品,一百钱。”

    “三寸钉,上品,一文二分,百枚计一百二十钱。”

    王大力一边从货柜里取出客人需要的各种物事,一边熟练地报价。

    “贵了点。”来者不满地嘟囔了一声,不过还是从包裹里拿出了一匹绢。

    王大力吩咐徒弟将绢收起来,然后又从柜里摸出了八十文钱,递给了客人,笑道:“幸好拿的是河中杂绢,若是那一匹值1200钱的蜀中名品,都可以从某这买走两把刀了。”

    “蜀中锦缎,某也只在帛练行里见过。”来者摇了摇头,道:“大帅给军士发赏,亦不可能发这么贵的。这匹河中杂绢,就是吾家三郎从军中领来的赏赐。”

    绢与绢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便宜的梓州小练,一匹二百七八十钱,贵的蜀中极品,一匹千余钱。发赏时同样两匹绢,有时竟然能差两缗钱左右。不过定难军发赏,一般发的都是三百钱一匹的绥州绢或关中、河中等地的杂绢,以次品、下品居多,上品都很少。

    当然从今年开始,发赏的名目就乱了起来。四匹羯羊,作价一千六百钱,也就是两缗,抵一次赏钱;两只羊羔,抵两匹杂绢。当然钱帛也不是没有,混着发,谁让夏绥穷呢,钱帛不够,也只能发羊了。甚至还有军士钱帛都不要,直接领了一头肉牛回家,作价三缗钱。

    今年两次征讨,缴获的牲畜数量之多,不但解决了明年的赏赐问题,甚至后年的都解决了相当部分。考虑到这些牲畜也会繁衍,大帅这两仗打得太值了。

    “你家里可是要起屋,买这些东西作甚?”王大力吩咐徒弟去干活,自己则直接坐了下来,与顾客闲聊。

    “吾家三郎刚刚调到经略军当队副。这经略军也是衙军了,非外镇军,吾家也只能搬夏州来。绥州的老宅子,贱价卖给了一个党项小酋。新宅在城南大榆树那片,六亩宅园,现成的屋子,不过有点漏水,想修缮一下。”客人说道。

    “党项人买你家宅子做甚?”

    “绥州折马山氏的,听闻大帅要给他们编户齐民。心有不甘,可又怕死,大帅亦允诺给他们卖马钱分润,还能领一份闲官俸禄,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应了。”客人笑着说道:“大酋直接住州城里了,小酋也就只能买俺家宅院啦。不过那宅子他买了也不亏,新起不过三年,还能用个十七八年,好着呢。”

    “这帮党项人就是想不开。”王大力笑道:“一年领两份钱,还不用劳作,闲来无事打打猎,喝喝酒,这日子不知道多舒坦。”

    “现在想不开也不行,大帅会帮他们想开。”客人也不急着走了,将斧子、铁钉放在脚下,说道:“听闻这个折马山氏七千余部众被编户齐民后,州中官员问他们姓甚名谁,结果除了大小头人有姓氏之外,其余人也就有个名,甚至连名都没有,就一诨号。裴刺史闻之,令他们取姓名,结果全族皆姓折,刺史觉得不妥,怕与麟州折家扯上关系,令其改姓石、师、施等姓。不过听闻还有许多冒姓邵的,哈哈!”

    王大力闻言亦大笑。蕃人好贵种,灵武郡王虽然既不是皇家血脉,又非世家高门,但在定难军这一亩三分地上,威望着实了得。新编户的蕃民冒姓邵,倒也不稀奇。

    其实,后世朝鲜普通人一开始也没有姓。后来让他们取姓,结果一窝蜂全取崔、金、李、赵等世家显贵的姓氏,党项蕃民如此,实乃寻常之事。

    两人愉快地聊了半天,最后临告辞时,客人还是问了句:“能不能便宜些?”

    王大力摇了摇头,道:“铁料都是从河东买来的。李克用横征暴敛,屡次加征,现在铁料价格涨得太厉害。再者,今年以来战事频繁,某这打制军械还来不及,没那许多工夫做其他的。这价格,不贵了,你去其他铺子看看,亦是一般价钱。”

    客人闻言拱了拱手,告辞离去了。

    过了一会,又见一戴着毡帽的大汉与几个随从走了进来,随意看了看后,问道:“这把刀价值几何?”

    王大力看了下,道:“这刀重十五斤,上品,值七百钱。若是嫌贵,某这里还有次品、下品各一把,次品值六百钱,下品只需五百钱。适合劈杀,壮士身强力壮,勇武绝伦,用着当很顺手。衙军将官见了,兴许便募了壮士了。”

    大汉闻言笑了,身后的随从亦笑道:“此乃义从军使野利遇略,军府衙将,哪个将官敢募咱们军使。”

    王大力闻言亦是一惊。义从军使的身份并不算什么,蕃兵将领罢了,但南山野狸嘛,谁不知?野利家有个女儿在郡王府服侍大王,这种事情说不清楚,不定哪天就身份显贵了。

    “竟是贵人至此,铺中刀枪随便挑选,价格公道。”王大力躬身行礼,道。

    “这三把刀都买了,上阵时亦不至于无刀可用。”野利遇略很大气地让手下拿出三匹绢来。两匹陕州生絁、一匹河南府生絁,看品相,值一千九百余钱,买这三把刀绰绰有余。

    “这三匹绢,当值一千九百钱……”王大力说道。

    “不用找了。”野利遇略大手一挥,满不在乎。

    “贵人真是野利军使?”王大力打量着大汉,问道。

    “这还有假?”野利遇略摘下毡帽,露出自己新蓄的发,道:“军中规矩,都要蓄发。义从军已被划入衙军右厢,自当奉行。你疑惑并不奇怪,义从军八百军士现在都开始蓄发了,大帅下的命令。”

    定难军各部整编已顺利完成。衙军分左右两厢,左厢有铁林军、经略军,计15500人;右厢有武威军、铁骑军、义从军,计10300人。除义从军外,各厢、各军都不设主将,都教练使朱叔宗负责各部的训练,但不领兵出征,不掌兵权。

    以前各军使、都虞候什么的,统一罢遣,在夏州当衙将。平时至都虞候司上直,讨论战例,琢磨战术,分享经验,完善《树德新书》。有事需出征时,再由大帅亲自任命军使、副使、都虞候、游奕使等高级军官,比如目前镇守宥州的武威军,各级将领就是全的,因为他们镇守于外,理论上来说属于出征状态。

    夏州的军队正规化建设,至此终于算是完善了。

    义从军今后也要逐步纳入这套管制之中。但鉴于这支部队主要是蕃兵,也只有八百人上下,邵树德暂时还不想大动干戈,免得野利氏、没藏氏心里胡思乱想。待以后自己地盘大了,威势更强了以后,一切变动都能水到渠成。

    “州中铁匠铺现在不少了嘛。一条街上,就看到了三四家。”买好了刀后,野利遇略心情不错,随意问道。

    “现在都去城外办铁匠铺了,便宜,地方大。”王大力说道:“某这铺子,早晚也要搬出去,买炭也方便。”

    “可是城北那一片?成天滚滚浓烟,叮当作响。”野利遇略问道。

    “是那里,几十家还是有的,打制农具、军械。而今很多人都去那边订货,生意也好。”

    “比之绥州如何?”

    “略有不如。龙泉、大斌二县,铁匠铺得有六七十家,都是昔年从关中聘来的匠人,后来带了徒弟、子侄学冶铁,慢慢分家,便多了起来。”

    “现在打制军械还多吗?”

    “今年不少,明年应少了,主要是横刀、马刀、斧子。”

    “为何不制甲?”

    “那是官家作坊的活计,弓、箭、甲、牌等。不过某这家铺子也经常做一些箭簇、枪头、槊刃,官家铺子忙不过来。人太少了,比不了河东。就某以前在的晋阳县西作院,有近千人,一年造马甲四百副,这还是一个作坊而已。夏州,断断比不了的。”王大力说道。

    “那你如何来了夏州?”

    “不太平,所得甚少。”王大力摇头道:“西作院一年逃亡好几十人,也不知道如今是个什么模样。逃走的人,有的去了河北,有的来了夏绥,也就这些地方太平了。灵武郡王仁义,河东匠人若是不堪压榨,第一件事便是举家渡河至绥银二州。李克用那人,我看他也不太像会理政的样子,也无甚兴趣理政,晋阳诸作院数千工匠,早晚要逃散一空。”

    野利遇略暗暗与横山之上自家部族里的铁匠铺比了比,顿时有些气馁。到底是大唐北都,供给河东、河中、昭义、大同、振武等镇的军需,这工匠规模确实大。夏州若想赶上他们,不知道要努力多少年。

    “在夏州,至少能吃肉,也没人劫掠。”王大力小心地将三匹绢收了起来,道:“唯有一点,缺铁料,这又不如河东了。”

    铁料?这个确实没有。

    不过大帅似乎认为灵州有铁,坚持要向那边去找寻。野利遇略对此是不太信的,大帅这么说,多半是想攻取灵、盐二州,顺便杀了拓跋思恭这个叛将罢了。就是不知道找个什么由头去做这事。

    第028章 柴与学校

    “大帅有令,废四州十四县柴捐。”中和四年十一月初八,一则消息在夏州城内流传了开来,随后又以极快的速度在四州范围内扩散。

    柴捐,并不是夏州首创,天下诸镇征收的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大部分都在征收。收上来的柴,官府用一部分,作为官员福利发下去一部分。

    邵树德以前一直觉得在夏州砍柴破坏环境,因为这里的生态较为脆弱。但州中用度实在匮乏,每一文钱都很宝贵,便一直没废除。这次他终于下定决心了,用石炭(煤)来代替柴,取消柴捐,给百姓减轻一点负担。

    至于事情的由头也很简单,赵玉刚刚给他生了个儿子,诸将纷纷道贺。邵大帅一高兴,便决定废除柴捐,同时用俘虏的那些拓跋党项丁口去挖煤。

    夏绥四州之地,别的不多,煤那可真是多到爆,后世露天煤矿随处可见。本朝以来,煤炭的使用还不是很流行,稍微上点规模的煤炭采掘业主要在关中和晋阳。文宗年间,日本圆仁和尚至晋阳,言晋阳城西的晋山之上,“遍山有石炭”,“远近诸州人尽来取烧”。

    不过在其他地方,使用得远不如宋代普遍,夏州甚至还没开这个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涵养水土,邵树德便下了这个命令,不过并不是立即执行,明年还得过度一下,后年正式取消柴捐。

    这当然是一项德政。希望这个“德”能惠及到自己儿子身上,让他健健康康长大。

    “大王,若能大量产石炭,百姓倒是少了一桩苛捐杂税。”夏州讲武堂之外,行军司马吴廉拱着手,说道。

    “此物甚廉,然不可拿来炼制军械,吴司马还需盯着一点。”邵树德说道。

    讲武堂是由以前的铁林军随营学堂演变来的。这次重新整理了一番,和以前有了较大的变化。

    首先,原本供队正以上军官进修的部分仍然保留,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讲武堂最重要的职能。这些军官起于行伍,文化水平不高,但经验十分丰富。他们若想进一步提升,靠战阵厮杀慢慢成长太慢了,而且成材率较低,淘汰率极高。有的时候,战功到了,不得不提拔,但他的实际水平可能还无法胜任这个职务,这就给军队的战斗力带来了隐患。

    晚唐这会其实很多这种军官。升官靠的是武勇,但带兵和武勇是两回事,他能当陷阵勇将,可未必能带五千人长途行军打仗,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办法就是给他们进修,通过课堂学习提升他的眼界,帮他补全一些知识层面的空白或缺陷,提升成长速度。

    邵树德最初靠自学外加讨论,后来层级高了后,这个方法行不通了,就只能请教张彦球、诸葛爽等人。尤其是诸葛爽,教了他太多东西,可以说是亲手将他从一个军将的层级提升到了大将的层面。

    将门世家,将这些知识敝帚自珍,但自己不能这么做。人才的匮乏,始终是困扰自己的一大问题。因此,讲武堂的设立就十分必要了。

    讲武堂之下,还将设附属的朔方县、夏州两级武学。县武学拟招收五十人,以十岁左右的孩童为主,由文教谕教授读书习字的同时,还有武教谕对他们进行基础的军事训练,让其习惯军旅氛围。

    五年学习期满后,可进夏州武学,再学习五年战阵、后勤、治军等高级军事知识,同时骑马、射箭、枪术等科目要考核合格,优异者直授队正,一般的授予队副。

    县武学最近已经招收完毕,五十个孩童,大部分是家里困难饭吃不饱被送过来的,甚至还有不少孤儿。

    几个读书人做文教谕,教他们文化知识,不需要多厉害,能粗通文墨即可。武教谕则由几个伤退下来的老兵担任,按照小孩子的身体情况适当降低训练量,保证他们健康的同时也能打下点基础。

    州武学目前也不会闲着,大概招了二十来个军中子弟,十四五岁的年纪,半大少年。他们或多或少都会耍枪弄棒,箭术也还凑合。接下来他们将学习五年,不仅仅是个人技艺,还有战阵知识。

    讲武堂三级体系,目前还处于筹建、完善状态,邵树德亲任总办,幕府行军司马吴廉、铁林军判官陈诚担任会办。过了新年就正式开学,邵某人希望这能成为定难军未来重要的军事人才来源。

    不知道河东、河南、河北的将门世家听闻后,会不会痛斥自己将他们秘而不传的屠龙之技给扩散了。但无所谓了,老子就是要这么搞,你们大军头套小军头,我没那么多人才来投奔,那么干脆另起炉灶,自己弄一个系统,不信比你们的差。

    这事他会一直盯着。宋代搞中央、州、县三级武学就搞废了,范仲淹还特意上奏说“没人愿意入学”,让开办不过九十余天的武学关门。到王安石变法时重办,结果还是让文人来监督、管理武学,这本来就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自己要引以为戒。

    虽然自己就是武夫出身,但这年头的武夫,他自己都怕。自己活着的时候,还能压制这些人,但死后可不敢说。杨行密何等英雄人物,死后杨氏兄弟是个什么下场?武学若能办成,其实是自己留给儿子最大的礼物,制度化的东西,总比个人威信要靠谱。

    回到郡王府后,邵树德忍不住去看了看一双儿女。当了父亲后,自己的很多想法都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恨不得现在就为他们铺平以后的道路。但理智告诉他,过分溺爱是不对的,女儿另说,但儿子还需要自己成长、历练。

    朱温在世时,其实李克用根本玩不过他。但两人一死,梁、晋各自的结局如何?

    “大王,妾娘家几个侄男侄女想到夏州来住一阵子。”回到书房后,王妃折芳霭跟了过来,轻声说道。

    邵树德将她轻轻拥到怀中,抚摸着渐渐隆起的小腹,问道:“这是外舅的意思?”

    折芳霭点了点头。

    邵树德轻叹口气。自家娘子可甚少在自己面前显露这么软弱的一面,这是感到危机了?身边的女人是不是太多了?以至于让一贯以坚强、从容形象示人的发妻都感到不安,这是自己的失职。

    “夫人,折家的帮助,某记在心里。刚出兵讨黄巢那会,身边不过骑卒数十,是小郎亲自带着四百多折家子弟过来相助。这份恩情,如何能忘?”说完,又抚了抚折芳霭的小腹,道:“如今的基业,都等着吾儿出世后继承呢。”

    折芳霭脸上露出了笑容,道:“还没生呢就知道是儿子?”

    “那就再生一个,大不了某辛苦一些。”邵树德厚着脸皮说道。

    折芳霭噗嗤一笑,将脸埋在邵树德胸口,轻声道:“今晚就把那三个侍婢还给你。”

    还有这好事?邵树德精神一震。

    自家这个娘子对赵玉、封氏姐妹都没什么,唯独对嵬才氏、野利氏、没藏氏这几个党项女子特别警惕,动不动让她们在自己面前消失。呃,好像外面还软禁着个拓跋蒲,自己还没吃着,都不敢带回家啊。

    “大王基业稳固了,需要应对的事情太多。嵬才、野利、没藏对大王的基业都有帮助,就像折掘氏一样。此三人,妾以后不会拿她们当婢女了。但有一点,大王切勿——”

    “切勿沉迷女色。”邵树德义正辞严地抢答道。

    折芳霭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自己每次劝谏夫君,到最后都稀里糊涂地劝谏到了床上,自家夫君这个老毛病,看来是很难改了。

    “以后不准再抢别人家的娘子。”折芳霭从邵树德怀里起身,整了整襦裙,飘然而去。